居贫展不易,绝粮诚苦辛。
陶生困浔阳,孔子饥在陈。
丰年恒无岁,况复遘灾迍。
生民茹青草,予犹涸水鳞。
茫茫行路者,谁可托交亲。
举口欲告之,诵言竟回逡。
君子有周急,此义久不申。
藜藿犹可采,且以给昏晨。
居贫展不易,绝粮诚苦辛。
陶生困浔阳,孔子饥在陈。
丰年恒无岁,况复遘灾迍。
生民茹青草,予犹涸水鳞。
茫茫行路者,谁可托交亲。
举口欲告之,诵言竟回逡。
君子有周急,此义久不申。
藜藿犹可采,且以给昏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贫困,粮食短缺的艰难生活境遇。开篇即点明生活之不易,“居贫展不易,绝粮诚苦辛”,表达了生活的艰辛与饥饿的痛苦。接着,诗人通过“陶生困浔阳,孔子饥在陈”两句,运用典故,将自己与古代圣贤相提并论,表达出虽处困境但坚守节操的决心。
“丰年恒无岁,况复遘灾迍”,指出即便在丰收之年也难逃灾祸,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不确定性与苦难。接下来,“生民茹青草,予犹涸水鳞”,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饥饿中挣扎的场景,诗人自比为干涸的鱼,处境同样悲惨。
“茫茫行路者,谁可托交亲”,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关系的忧虑,担心在困境中无人相助。面对这样的情况,诗人试图寻求帮助,“举口欲告之,诵言竟回逡”,想要开口求助,却又犹豫不决,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最后,“君子有周急,此义久不申。藜藿犹可采,且以给昏晨”,诗人呼吁君子应有救助他人的美德,即使是在简陋的食物中也能找到生存的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元本当初,无一物、万缘蒙漠。
叹同流学道,谁肯死前除削。
两掌三拳空热闹,扬眉瞬目千般作。
看眼光、落地见贤家,抬手脚。绝妄念,忘人我。
名利断,是非躲。伴烟霞深处,坦然行乐。
境灭心忘无生豁,断云来往寥天廓。
显一轮孤月射寒潭,实无错。
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得一青衫。
佳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湖光山色共争秋,一点尘埃无觅处。
沉沉水底见青天,画舸直疑天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