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相蟠千里来,中分关陜势崔嵬。
凿开地脉黄流出,劈破云根翠壁开。
古雪埋峰明剑戟,苍烟锁树失楼台。
金陵自古多佳丽,诗到钟山不易裁。
首尾相蟠千里来,中分关陜势崔嵬。
凿开地脉黄流出,劈破云根翠壁开。
古雪埋峰明剑戟,苍烟锁树失楼台。
金陵自古多佳丽,诗到钟山不易裁。
这首诗描绘了中条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底蕴。首句“首尾相蟠千里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中条山绵延千里的雄伟气势,仿佛山峦首尾相连,蜿蜒而来。接着,“中分关陕势崔嵬”一句,点出了中条山在关中和陕西之间的战略地位,强调了其险峻与重要性。
“凿开地脉黄流出,劈破云根翠壁开”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中条山的自然景观。山体如同被人工开凿,地脉中涌出黄色的水流,云根处翠绿的峭壁被劈开,展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壮美景象。
“古雪埋峰明剑戟,苍烟锁树失楼台”则进一步描绘了中条山四季变换的景色。冬天,山峰被积雪覆盖,仿佛剑戟般锋利;春天,苍茫的烟雾笼罩着树木,使得远处的楼台变得模糊不清。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中条山四季不同的风貌。
最后,“金陵自古多佳丽,诗到钟山不易裁”表达了对中条山美景的赞美之情。金陵(今南京)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而钟山(即紫金山)之美难以用言语表达,这里巧妙地将中条山与钟山相提并论,突显了中条山的非凡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条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其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至人安曲肱,浮云谢非望。
我生罹百忧,魂梦鲜舒畅。
何当高枕卧,心境两平旷。
眷怀陶靖节,赏菊倾清酿。
北窗寄傲时,自谓羲皇上。
采采黄金英,清华谢天贶。
盈盈古锦囊,高雅绝时尚。
曲屏深幌间,夕静幽香飏。
因之参睡禅,无尽秘密藏。
万缘付消磨,一梦任疏放。
相期保晚节,古谊吾何让?
宁须作警枕,重拥将军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