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挑动黄河岸,汝颍蕲黄先作乱。
二十四郡无平原,守臣望风如鼠窜。
谁欤健者忠宣公,孤城血战波涛中。
江淮蔽障岂敢必,尺寸亦以完吾忠。
清水塘边公死处,血化为磷香入土。
墓门松柏风萧萧,行人泪滴秋江雨。
同志惟闻泰与李,元室科名三人耳。
?城何似石头城,千载宁为袁粲死。
太仆当年最有名,可怜国史竟无成。
寺僧真误乃公事,白发兴朝闻履声。
石人挑动黄河岸,汝颍蕲黄先作乱。
二十四郡无平原,守臣望风如鼠窜。
谁欤健者忠宣公,孤城血战波涛中。
江淮蔽障岂敢必,尺寸亦以完吾忠。
清水塘边公死处,血化为磷香入土。
墓门松柏风萧萧,行人泪滴秋江雨。
同志惟闻泰与李,元室科名三人耳。
?城何似石头城,千载宁为袁粲死。
太仆当年最有名,可怜国史竟无成。
寺僧真误乃公事,白发兴朝闻履声。
这首清代诗人龚景瀚的《安庆谒余忠宣公墓》描绘了一位英勇抗敌的忠臣——余忠宣公的事迹。诗的开篇通过“石人挑动黄河岸,汝颖蕲黄先作乱”的场景,暗示了战乱的严峻形势,余公在这样的背景下挺身而出。接下来,“二十四郡无平原,守臣望风如鼠窜”刻画了守将们的懦弱,反衬出余公的勇敢和决心。
“谁欤健者忠宣公,孤城血战波涛中”直接赞美了余公在危难之中坚守孤城,奋勇战斗的壮举。他虽知“江淮蔽障岂敢必”,但仍坚持尽忠职守,哪怕面对生死。“清水塘边公死处,血化为磷香入土”形象地描述了余公牺牲的悲壮,其精神如同磷火般照亮后人。
诗中提到的同志泰与李,以及与袁粲的比较,表达了对余公高尚节操的敬仰。最后两句“太仆当年最有名,可怜国史竟无成”惋惜余公虽名震一时,但历史记载未能充分展现其功绩。结尾“寺僧真误乃公事,白发兴朝闻履声”则暗示了余公身后事的遗憾,寺庙僧侣未能真实记录他的事迹,而诗人只能听到他的遗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高度赞扬了余忠宣公的英勇和忠诚,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记载不公的感慨。
忆昔北上经金乡,车襜不捲卧且僵。
忽如有人促我起,道旁碑书巨卿里。
慨然怀古双眼明,欲为一诗迄未成。
乃今见此墓碑额,似索心盟话畴昔。
直是生平死友心,上作星芒堕为石。
碑穿已失文不完,此石亦没蛟螭渊。
龙门坊口披沙得,离垢庵中剪烛看。
青龙三年此碑设,乡人翟循县君薛。
冀州事与范史殊,名伴亦补郦注缺。
浑沦制少盘螭痕,精坚体仿玉筋文。
黄初诸刻孰优劣,以殿魏碑差得真。
文云枯毙润荆汉,治郡威名事奚案。
世乱方矜独行名,名高不必循良传。
郅君章与邢子真,欲为死友适得生。
张元伯后陈平子,纵不生交亦堪死。
不知君死友者谁,身后百年开此碑。
沧桑不烂西山石,陵谷如含岘首悲。
过眼云烟欣落手,愿抱此碑同石友。
髣髴空中走素车,来共风前一杯酒。
惭愧生平结客游,山阳空听笛声愁。
南归定下坟前拜,埋骨期分土一丘。
《蒋心馀先生斋头观范巨卿碑额拓本》【清·黄景仁】忆昔北上经金乡,车襜不捲卧且僵。忽如有人促我起,道旁碑书巨卿里。慨然怀古双眼明,欲为一诗迄未成。乃今见此墓碑额,似索心盟话畴昔。直是生平死友心,上作星芒堕为石。碑穿已失文不完,此石亦没蛟螭渊。龙门坊口披沙得,离垢庵中剪烛看。青龙三年此碑设,乡人翟循县君薛。冀州事与范史殊,名伴亦补郦注缺。浑沦制少盘螭痕,精坚体仿玉筋文。黄初诸刻孰优劣,以殿魏碑差得真。文云枯毙润荆汉,治郡威名事奚案。世乱方矜独行名,名高不必循良传。郅君章与邢子真,欲为死友适得生。张元伯后陈平子,纵不生交亦堪死。不知君死友者谁,身后百年开此碑。沧桑不烂西山石,陵谷如含岘首悲。过眼云烟欣落手,愿抱此碑同石友。髣髴空中走素车,来共风前一杯酒。惭愧生平结客游,山阳空听笛声愁。南归定下坟前拜,埋骨期分土一丘。
https://shici.929r.com/shici/3VcPBHU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