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原草树弄春晖,候吏重迎侯驾归。
西望隔年无雁到,北行三月未花飞。
碛田风起沙尘满,山县烟消井灶稀。
车马纷纷遍芳陌,几人曾不愧轻肥。
晴原草树弄春晖,候吏重迎侯驾归。
西望隔年无雁到,北行三月未花飞。
碛田风起沙尘满,山县烟消井灶稀。
车马纷纷遍芳陌,几人曾不愧轻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内丘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首联“晴原草树弄春晖,候吏重迎侯驾归”,以明媚的春光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晴朗的原野上,草木在春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生动,仿佛在与春晖嬉戏。随后,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了官吏的迎接,既体现了地方官员对上级的恭敬,也暗示了诗人身份的特殊,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和谐的氛围。
颔联“西望隔年无雁到,北行三月未花飞”,则通过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现象的描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向西望去,一年未见大雁南飞,向北看去,三月之久仍未见花开,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规律,也暗含了对人生短暂、岁月无情的深沉思考。
颈联“碛田风起沙尘满,山县烟消井灶稀”,进一步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风吹过沙漠田地,带来的是满天的沙尘,而山下的村落,炊烟已散,井灶稀疏,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是对社会生活状态的一种隐喻,暗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某种紧张关系。
尾联“车马纷纷遍芳陌,几人曾不愧轻肥”,则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直接批判。在繁华的道路上,车马络绎不绝,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有多少人会因为自己的富裕而感到愧疚呢?这一问,直指人心,引发了对社会公平、人性道德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五老相携欲上天,玄猿白鹤尽疑仙。
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
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生烟。
归鞍草草还城市,惭愧幽人正醉眠。
万木青杉一手栽,满堂白佛九天来。
〈仁宗初年,有僧手种万杉,特为建此寺,仍以禁中佛赐之。
〉涓涓石溜供厨足,矗矗山屏绕寺开。
半榻松阴秋簟冷,一杯香饭午钟催。
安眠饱食平生事,不待山僧唤始回。
秋风下,黄雀飞。
禾田熟,黄雀肥。
群飞蔽空日色薄,逡巡百顷禾为稀,翾翻巧捷多且微。
精丸妙徼举辄违,乘时席势不可挥。
一朝风雨寒霏霏,肉多翅重天时非,农夫举网惊合围。
悬颈系足肤无衣,百个同缶仍相依,头颅万里行不归。
北方居人厌羔豨,咀噍聊发一笑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