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四度赏中秋,节序惊心似水流。
明月满窗人自醉,不须携酒到南楼。
边城四度赏中秋,节序惊心似水流。
明月满窗人自醉,不须携酒到南楼。
这首诗《丙午中秋》由明代诗人祁顺所作,描绘了边城中秋佳节的独特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句“边城四度赏中秋”,点明了地点与时间,边城作为背景,四度赏月则暗示了诗人对这一节日的长久关注与喜爱。次句“节序惊心似水流”,以“节序”指代时间的流逝,用“惊心”表达出时间飞逝带来的感慨,形象地描绘了岁月如流水般匆匆而过的情景。
第三句“明月满窗人自醉”,将自然美景与人的感受融为一体,明月洒满窗户,不仅照亮了环境,也映照出了人心中的喜悦与沉醉。这里的“醉”并非仅仅指饮酒后的状态,更多的是心灵的陶醉与满足,是对美好事物的深刻体验和享受。
最后一句“不须携酒到南楼”,是对前文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在这样的美好夜晚,诗人认为无需特意去南楼饮酒赏月,因为心中已有足够的满足与快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简单纯粹之美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中秋佳节边城的独特风情,以及诗人对时光流转、自然美景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湖雨斜收,锦帆脉脉,閒游一任疏散。
弄酒台荒,买歌金尽,白发难教且缓。
闻道临风处,剩无数、腰肢香软。
愁红怨绿平分,韶光还放轻暖。
细数隔年花信,过老圃商量,翠靥重剪。
乳燕来时,杜鹃啼后,别占谁家池馆。
不向东君笑,似失路、琵琶天远。
客里怜伊,凭栏唤将春转。
心情似昨。识桄榔庵底,一囊丘壑。
雨洗平蛮碑额,铜鼓唱声歌不恶。
送客南还,凤凰山曲,十二雕栏斗红药。
铁石肝肠,龙蛇翰墨,肯负旧时诺。
新酥试饼玻璃薄。
更洞庭春色,词人风味,画舫沿流江畔泊。
酒语凄然,半入浔阳,夜深弦索。
绿鬓何如,青衫在此,泪与晚潮并落。
病渴词人,水云乡系篷,微点鸿雪。
屈指星桥将近,故园梅发。
邻肆纯灰百瓮,颠倒把、酒肠枯绝。
飘零际、握手荆高,悲歌多见丰骨。瑶音宋宫遽歇。
似萧关祖帐,哀管催别。离却青毡,无复王郎家物。
叵耐缣缃债满,榜座右、吾将为袜。
乘闲好,拨遣浮沤,一蓑篱外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