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迹深村里,年今四十馀。
谩携三寸管,欠读几行书。
爱竹和烟种,移梅带月锄。
箪瓢还自乐,饭糗茹青蔬。
隐迹深村里,年今四十馀。
谩携三寸管,欠读几行书。
爱竹和烟种,移梅带月锄。
箪瓢还自乐,饭糗茹青蔬。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意境。诗人在四十岁左右,选择了深山村里作为他的栖身之所。他不再过问世事,只是偶尔拿起书籍,看几行字,已经心满意足。爱上了竹林和烟雾中的花草,以及夜晚带着月光的锄头。诗人用简单的农具自得其乐,吃着粗茶淡饭,享受着田园生活中的宁静与自然。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心境,体现了诗人对于清贫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语言简洁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
一乌树头集,群乌共喧呼。
老者似爱怜,雏者如持扶。
老雏同依依,孝哉至性俱。
物情尚如此,嗟我何其殊。
忆我将字日,亲悲泪欲枯。
一旦远分离,千里阻程途。
荒城鱼雁杳,生我却如无。
恨我不为男,背亲来事姑。
十五年瞬耳,亲容今何如。
亲容日益衰,亲年日加诸。
亲容与亲年,追思忽嗟吁。
感此物争鸣,诚哉不如乌。
三复《蓼莪》诗,叹息欲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