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窝中甚不贫,中间有榻可容身。
儒风一变至于道,和气四时长若春。
日月作明明主日,人言成信信由人。
唯人与日不相远,过此何尝更语真。
安乐窝中甚不贫,中间有榻可容身。
儒风一变至于道,和气四时长若春。
日月作明明主日,人言成信信由人。
唯人与日不相远,过此何尝更语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邵雍在安乐窝中的生活情境,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满足。首句“安乐窝中甚不贫”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富足感受,即使物质上并不匮乏,精神上的安宁更为重要。接下来,“中间有榻可容身”强调了生活的简单和舒适,榻为静思之地,足以容纳诗人的身心。
“儒风一变至于道”暗示诗人从儒家的教诲中领悟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入理解。而“和气四时长若春”则寓言了环境的和谐以及心境的如春常在,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四季如春的意境。
“日月作明明主日,人言成信信由人”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自然规律的公正和人言的信任,表明诗人信任自然法则和人际交往的真实性。最后,“唯人与日不相远,过此何尝更语真”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真理关系的深刻认识,认为人与日的关系紧密,超越这些表象,真理就不再遥远。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安乐窝为背景,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和内心感悟,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三百篇诗,三十六篇,以祈寿言。
惟上天所佑,锡之君子,中心岂弟,盖有仁存。
允矣我公,韦平世胄,学问于兹有本原。
临民处,看精神秋彻,气宇春温。
由来淑景中分。
第一日桑弧挂左门。
是赋受不凡,仁而宜寿,笑渠谄子,徒费辞繁。
命匪在天,算非由数,我只把公心地论。
从今去,管及登槐棘,福仿乾坤。
秋色正潇洒,佳气夜充闾。
人传好语,君家门左正垂弧。
毕万从来有後,释氏果然抱送,丹穴凤生雏。
未作汤饼客,先写弄獐书。
参军妇,贤相敌,古来无。
锺奇毓秀,应是积善庆之馀。
想见珠庭玉角,表表出群英物,我已预知渠。
他日容相顾,啼看定何如。
西风吹昨梦,直飞上、广寒宫。
见绛节霓旌,常娥延伫,玉立双童。
殷勤桂枝分付,却为言、当日有仙翁。
谪堕人间几载,只今恰挂桑蓬。
佳音未返碧楼空。
青鸟耗难通。
闻洞府已成,南州占断,皓月光风。
前期十日佳席,倩一言、为写此清衷。
三岛十洲佳致,奈何携近尘笼。
予何人、此何时节,驾言我欲行志。
青原煮豆然萁后,谁豢龙蛇赤子。
心为碎。
宽底是、翻疑又怕严底是。
吾方左计。
冷眼别人看,畏首畏尾,身复尚余几。
陶元亮,自古真奇男子。
督邮尚若人耳。
秋凤一曲柴桑路,新秫炊香正美。
黄鹄起。
见说道、山光潭影皆欢喜。
晴窗静倚。
还我向来高,仙人羽客,别有一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