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斋秉烛话同游,十九年中酒一瓯。
赤县敢辞乌府召,江湖先有庙堂忧。
诸公不意辰星少,百计犹须晚境休。
何处龙川子规乌,为君啼恨五更头。
山斋秉烛话同游,十九年中酒一瓯。
赤县敢辞乌府召,江湖先有庙堂忧。
诸公不意辰星少,百计犹须晚境休。
何处龙川子规乌,为君啼恨五更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献章为袁侍御所作的挽诗第二首,表达了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对其人品与经历的感慨。首句“山斋秉烛话同游”描绘了他们往昔在山中书斋里彻夜长谈的场景,烛光下共享友情的温馨画面。接着,“十九年中酒一瓯”暗示了他们长久的友谊和淡泊的生活态度。
“赤县敢辞乌府召”表达了袁侍御即使面对朝廷的征召,也毫不犹豫地选择江湖漂泊,体现出他的独立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江湖先有庙堂忧”则揭示了他心中始终挂念着国家大事,即使身处江湖,庙堂之忧仍萦绕心头。
“诸公不意辰星少,百计犹须晚境休”暗指袁侍御的早逝,惋惜他的才华未得充分施展,而“晚境休”也寓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何处龙川子规乌,为君啼恨五更头”以子规鸟的啼声象征哀伤,表达了诗人对袁侍御离世的深切悲痛,以及对亡友无尽的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敬仰和对人生的哲思。
雨过云亦归,林气重不散。
满月如帷灯,隐约出天半。
须臾碧将合,粉彩发璀璨。
银波渐流空,湿雾涨瀰漫。
园林遂平沉,楼阁若隔岸。
登台揽明镜,照胆不可玩。
寒光来逼身,左右晃凌乱。
凛然赴奔潮,露顶白虹贯。
一凉遽至此,始有秋风叹。
意起不能制,触目生烦冤。
遇物皆可憎,心火方自焚。
军书虽旁午,战胜恃一勤。
负手恣行散,霜日东更暄。
怅然对梅花,落此半亩园。
邂逅缘不浅,来慰羁旅魂。
妙香忽相袭,会心即微言。
与君交已久,寂寞幸见存。
终当扫尘债,从子江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