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边又报瑞莲开,持与南薰讨论来。
君子花宁儿女态,隐居人岂艳阳才。
一经在昔曾双荐,三世于今不异财。
自有老天知我在,草塘晚汎亦佳哉。
柳边又报瑞莲开,持与南薰讨论来。
君子花宁儿女态,隐居人岂艳阳才。
一经在昔曾双荐,三世于今不异财。
自有老天知我在,草塘晚汎亦佳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图景。开篇“柳边又报瑞莲开,持与南薰讨论来”两句,通过对荷花盛开和邀朋辈讨论的情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喜悦。接着,“君子花宁儿女态,隐居人岂艳阳才”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淡泊名利、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这种生活中所体现出的高雅情操的赞美。
“一经在昔曾双荐,三世于今不异财”两句,通过历史上的双重推荐和家族几代相传的不变遗产,表达了对品德和文化传承的重视。而最后,“自有老天知我在,草塘晚汎亦佳哉”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时间与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足与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寄情于自然的高远情怀。
北极跳宜碣,南瞻尽闽瓯。
眇观此瀛海,浮空竟千秋。
瑞光出冰轮,千丈开云头。
月行无厚薄,不尽离人愁。
夜半北斗高,阑干压幽州。
繁星见复没,如滓浮新篘。
庭虚步清影,梧桂声飕飗。
举杯饮未釂,棹歌起渔舟。
光景正清绝,宾去我独留。
饮技未必奏,颓然老伶优。
谁斧若木枝,铜干苍玉叶。
年年来沧波,疑与溟渤接。
戏携赤玉舄,跨此寒岌嶪。
飘然造殊庭,不用维与楫。
浩浩吹天风,凉气入衣衱。
拍浮天汉滨,匏瓜芒熚熚。
黄牛不服箱,放绳掉长鬣。
素娥不织裳,抛梭理香颊。
千年苍藓痕,机杼空妥帖。
疑是娲皇土,藏去压归箧。
归来不知处,满目迷空堞。
惟有卖卜人,知向天根蹑。
予生宝庆之三岁,五月十一日己未。
五十有八甲申年,其日己未亦复然。
天支地干标六秀,四柱得一文且寿。
阳火在天为太阳,阴火为月受日光。
将望之前四日夕,十分圆光已八七。
常闻人生不满百,何幸七十且八十。
文章学问七八分,亦胜愚夫老无闻。
古之五月而生者,后有胡广前田文。
予贱不敢望汉相,贫亦不能孟尝君。
借使时人不比数,自有诗名照千古。
垂弧之月至于今,适逢前五仍后五。
稚女簪榴花,小儿著艾虎。
宿酲困不解,依旧醉起舞。
不妨一年两度作生朝,更造菖蒲酒,饮过闰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