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岁逐城府,常有戚戚颜。
晨登郭西寺,逍遥任疏顽。
林堂含馀清,爽垲非人间。
况兹群彦集,秩秩文翰班。
善谑等高咏,嘉言振幽孱。
岂无觞酌欢,茗煎亦未悭。
喧卑受物旷,志适忘世艰。
耽留阳景驰,飞羽当树还。
赏心颇逡巡,纷虑仍粗关。
谐此尘外踪,再期永日閒。
终岁逐城府,常有戚戚颜。
晨登郭西寺,逍遥任疏顽。
林堂含馀清,爽垲非人间。
况兹群彦集,秩秩文翰班。
善谑等高咏,嘉言振幽孱。
岂无觞酌欢,茗煎亦未悭。
喧卑受物旷,志适忘世艰。
耽留阳景驰,飞羽当树还。
赏心颇逡巡,纷虑仍粗关。
谐此尘外踪,再期永日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周棐在至正辛丑年秋七月十三日的一次聚会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城市官场逃离后,与文人雅士共聚一堂的闲适与愉悦。
首句“终岁逐城府,常有戚戚颜”描绘了诗人常年在官场奔波,内心充满忧愁的状态。接着,“晨登郭西寺,逍遥任疏顽”则展示了诗人逃离官场束缚,来到寺庙寻求心灵宁静的场景。这里的“郭西寺”象征着远离尘嚣的精神避所。
“林堂含馀清,爽垲非人间”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超凡脱俗之感。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清新与宁静。
“况兹群彦集,秩秩文翰班”点出了聚会的参与者均为文人雅士,他们聚集于此,共同探讨文学艺术,交流思想。这里“群彦”指的是众多才华横溢的人才,“文翰班”则指文学作品的集合。
“善谑等高咏,嘉言振幽孱”描述了聚会中既有轻松幽默的谈笑,也有深沉高远的吟咏,大家以美好的言语激励彼此,克服内心的软弱与困惑。
“岂无觞酌欢,茗煎亦未悭”表明聚会中不仅有酒宴的欢乐,还有品茗的乐趣,体现了生活的丰富与高雅。
“喧卑受物旷,志适忘世艰”表达了在喧闹与繁忙中找到一片宁静,心灵得到释放,忘记世俗的艰难与困扰。
“耽留阳景驰,飞羽当树还”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回归自然的渴望,诗人仿佛在享受阳光的温暖,期待再次回到自然怀抱的时刻。
“赏心颇逡巡,纷虑仍粗关”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复杂思绪的反思。
最后,“谐此尘外踪,再期永日閒”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再次相聚,共享宁静与悠闲的时光,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逃离官场束缚后的自由与快乐,以及与文人雅士共聚时的高雅与和谐,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对于精神自由和生活情趣的追求。
年华若飞矢,贪爱竞无休。
西城始逢春色,转眼又惊秋。
日月递相昏晓,暗里消磨人老,甘逐逝波流。
争似闻强健,拂袖觅抽头。放心闲,从体便,胜封侯。
优游到处无系,浑似一孤舟。
但得自家合道,任使旁人笑错,忘耻亦忘忧。
高卧晴岚表,吟啸对石楼。
买陂塘旋栽杨柳,崇台检校公务。
西山远巘千岩壑,总解蓄云藏雨。临浅渚。
更俯视银涛,万顷摇孤屿。姮娥寄语。
约静影浮光,浴金沉璧,方领眺瞻趣。
登临地,休逸主人先许。买邻邀我从吕。
黄金铸作千钱驾,不及无须新句。斟绿醑。
甚欲把、园亭草木随时谱。歌豳验古。
看祭韭条桑,薪樗剥枣,纳稼筑场圃。
名成利遂,男婚女娉。不觉容衰霜鬓。
转使譊謑,岂想大限将近。
小鬼傍观失笑,且从他、残喘胡骋。
忽染患,便卢医扁鹊,药无相应。
尚自忧家念计,追魂贴前来,谗方自省。
都谓儿孙妻妾,送了性命。
气断魂归冥路,自心知、并无功行。
阎老恶,便教又去,地狱永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