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笛声声出水滨,缤纷小片点芳尘。
不知花落春仍在,踏尽江城亦可人。
玉笛声声出水滨,缤纷小片点芳尘。
不知花落春仍在,踏尽江城亦可人。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落梅之景,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首句“玉笛声声出水滨”,以玉笛之声起兴,仿佛那悠扬的笛音从水边传来,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笛声与水滨相映成趣,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同时也暗示着一种淡淡的离别之情。
次句“缤纷小片点芳尘”,描绘了落梅的情景。缤纷的小片梅花如同细雨般飘落,点缀在芳香的尘土之上。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落梅比作雨滴,既形象地表现了梅花的轻盈与飘逸,又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梅花在空中旋转、飘落的美丽瞬间。
第三句“不知花落春仍在”,转折中蕴含哲理。尽管梅花纷纷落下,似乎预示着春天的离去,但诗人却以“春仍在”来表达对生命的乐观态度。这句话不仅揭示了自然界中花开花落、四季更替的规律,也象征着生命不息、希望常在的精神内涵。
最后一句“踏尽江城亦可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踏尽江城”的行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即使是在繁华的都市中,也能找到美的踪迹,发现生活的乐趣。这句诗传递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以一颗欣赏的心去感受生活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落梅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富有哲理意味,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日暮掩松关,悠然谢往还。
停杯因待月,徙倚为看山。
贫悟道中乐,醉偷忙里闲。
耳根偏可意,风涧响潺潺。
污池以其下,众流之所钟。
尺水无长澜,蛟龙岂其容。
顾予诚鄙薄,群俊枉高踪。
得一不为少,虽多肯辞丰。
譬如登圆坛,罗列璧与琮。
又若飨钧天,左右间笙镛。
文章烂照耀,应和相撞舂。
而予处其间,眩晃不知从。
退之亦尝云,青蒿倚长松。
新阳发群枯,生意渐丰茸。
暮雪浩方积,醁醅寒更浓。
毋言轻此乐,此乐难屡逢。
偶来林下径,共酌竹间亭。
积雨添方沼,残花点绿萍。
野阴侵席润,芳气袭人醒。
禽鸟休惊顾,都忘兀尔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