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骐骥谁能驭,鍊得丹砂顶渐红。
不见将军来射石,却瞋童子惯开笼。
梦閒一曲沧洲月,声断三山碧落风。
从此竹林无伴侣,洞箫吹彻綵云空。
仙人骐骥谁能驭,鍊得丹砂顶渐红。
不见将军来射石,却瞋童子惯开笼。
梦閒一曲沧洲月,声断三山碧落风。
从此竹林无伴侣,洞箫吹彻綵云空。
此诗描绘了一幅仙鹤与人间隔绝,孤独生活的画面。首句“仙人骐骥谁能驭”,以骐骥喻鹤,暗示鹤之高洁难以驾驭,引出鹤的神秘与超凡脱俗。次句“鍊得丹砂顶渐红”则以炼丹砂比喻鹤历经岁月的洗礼,其羽毛逐渐变得鲜艳,象征着鹤的生命力和不朽之美。
“不见将军来射石,却瞋童子惯开笼”两句,通过对比将军与童子的行为,表达了鹤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束缚的反感。将军的射石象征着权力与征服,而童子的开笼则代表了无知与放纵,鹤对此表现出不满,反映出它对自由和平静生活的向往。
“梦閒一曲沧洲月,声断三山碧落风”描绘了鹤在梦中与月共舞,声音在碧落间回荡的场景,展现了鹤超凡脱俗的境界和内心的宁静。这里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将鹤的形象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最后,“从此竹林无伴侣,洞箫吹彻綵云空”两句,表达了鹤因失去同伴而感到孤独,以及它在竹林中寻找知音的无奈。鹤选择吹奏洞箫,试图唤起共鸣,但最终发现只有空虚的彩云相伴,进一步强调了鹤的孤独与寂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鹤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形象和生活状态,也蕴含了对自由、孤独、超脱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感悟。
年年九日,萸菊登高宴。
今岁旅新丰,听征雁、吟蛩幽怨。
行行游赏,邂逅得诗人,呼斗酒,发清吟,豪气凌霄汉。
穷通默定,志士那兴叹。
寓意醉乡游,且赢得、开怀萧散。
功名外物,何必累冲襟,炼丹井,叱羊山,寻个修真伴。
深秋澄霁,烟淡霜天晓。
翠岘峻摩穹,有碧涧、清溪缭绕。
鸣弦多暇,乘兴约登临,听水乐,习丰碑,遐想东坡老。
当年叔子,何事伤怀抱。
名与此山俱,叹无闻、真成可笑。
吾侪勋业,要使列云台,擒颉利,斩楼兰,混一车书道。
青冥风露飞檐外,黄道星辰企翼边。
独倚梧阴心自省,十年清梦故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