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都从一上来,时止时行道与偕。
若使舂陵为孟子,光风霁月更襟怀。
圣贤都从一上来,时止时行道与偕。
若使舂陵为孟子,光风霁月更襟怀。
这首诗名为《晓枕》,是明代学者陈献章所作。诗人以圣贤之道为线索,表达了对道德修养和人生哲学的理解。首句“圣贤都从一上来”,强调了所有圣贤的智慧和德行都源于同一个根本,即对道的追求。接下来的“时止时行道与偕”则表明,圣人懂得在不同的时机中遵循道的指引,行动与道同行。
诗人通过假设如果孟子生活在舂陵(古代地名)这样的环境中,会如何展现出更为宽广的胸怀和明亮如光风、清澈如霁月的品格。这不仅赞美了孟子的高尚人格,也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品德完善的期许,以及对道德境界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探讨了圣贤之道的实践和个人品德的提升,体现了陈献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
小楼日日数征帆。忆江南。望江南。
帘外垂杨,帘里曲阑干。
清晓起来帘下坐,揽明镜,拭红绵。梳绿鬟。
绿鬟绿鬟菩萨蛮。花懒簪。泪暗弹。
画也画也画不就,曲曲青山。
换了罗衣,若个念春寒。
传语而今归计稳,打双桨,到门前。三月三。
荆部是吾分,幸得嫔清门。
所悲姑舅弃养,缘薄奉晨昏。
拜展团圞遗像,恍睹倚花坐石,当日敬如宾。
面目似含笑,应喜妇称新。膝前儿,双玉立,好丰神。
执经伯氏游楚,小者我良人。
了髻手攀丹桂,想见爱怜同意,欲看步青云。
愿早策高足,快慰画中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