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传花人饮散,空抛床下最繁枝。
艳魄香魂如有在,还应羞见堕楼人。
恰似传花人饮散,空抛床下最繁枝。
艳魄香魂如有在,还应羞见堕楼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春日里花瓣飘落的景象,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独特的情感。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花瓣比喻为人的离散,通过“恰似”二字开头,便设定了整个意境的基调——一种无可奈何的宿命感。
接下来的“空抛床下最繁枝”,则是对这种情感的一种延伸。花瓣随风飘落,却又在空中盘旋,最终散落于床之下,显得格外繁盛。这里的“床”字颇有深意,或许象征着某种私密空间,也可能只是一个静谧的场所,反正是花瓣最终停息的地方。
第三句“艳魄香魂如有在”,则将这份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通过对比鲜明的“艳”和“香”的形容词,强调了一种即使花瓣已落,但它们所带来的美好依旧存在于空气中的意象。这是对过往美好的留恋,也是一种对逝去时光无法释怀的情感表达。
最后一句“还应羞见堕楼人”,则是诗人的自我反省。这里的“堕楼人”可能指的是那些因爱而堕落的人,或者更广义地理解为任何因为情感而迷失方向的人。诗人似乎在暗示,即便自己也难逃这种宿命,但却应对此感到羞愧。
整首诗通过花的飘零和散落,以及对美好记忆的留恋,展现了一个深刻的情感世界。诗人的笔触细腻而不失深度,将一种复杂的情绪,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五伦之道传悠久,父子君臣及朋友。
人生所学忠孝先,忠孝能全世稀有。
羡君华冑吴世家,从亲医国居京华。
箕裘绍业喜跨灶,种杏报德春多花。
画堂肯搆扁积德,别著青编崇世泽。
虹光万丈冲斗牛,珍重何曾论金璧。
君名早著学古人,一息岂敢忘君亲。
故山丘垄隔千里,引领东望频沾巾。
春风买棹回吴苑,途路奔驰宁惮远。
才扫松楸奠酒浆,又寻耆旧评诗卷。
吴门烟月谩多□,王孙草绿生离忧。
来往此门诚有道,丈夫有志存忠孝。
唐虞时世喜逢遭,班马文章登显要。
驿高酒香歌或微,江东渭北情依依。
凤凰台畔栖隐处,他时有约寻□□。
江花淡又浓,江水晴且深。
棹□木兰艇,远渡江之阴。
江上多好山,山中饶树林。
有石平若砥,拂拭尘不侵。
潜名两高士,谈笑俄盍簪。
欲别情不忍,载鼓薰风琴。
冷冷山水趣,谁道无知音。
幽鸟寂不喧,暮霭凝徽金。
披图写新句,惭作郢中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