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汗上青天,汉火明知不可然。
谁识连峰攒剑戟,正虞天啬孔明年。
木牛流汗上青天,汉火明知不可然。
谁识连峰攒剑戟,正虞天啬孔明年。
这首诗名为《咏史(其二)》,作者是宋末元初的陈普。诗中通过"木牛流汗上青天"这一奇特景象,描绘了某种艰辛的努力或者壮志,木牛象征着人力或工具的艰难运作,而"汉火明知不可然"则暗示了某种理想或目标虽明,但实现起来困难重重。接下来的"谁识连峰攒剑戟"形象地比喻险峻的形势如同无数剑戟攒聚的山峰,暗示费祎所处的环境艰险。最后两句"正虞天啬孔明年"表达了对天意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天啬"即天不助人,"孔明"暗指诸葛亮,可能是指费祎面临类似诸葛亮那样的困境,期待未来能有所转机。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历史人物费祎为背景,通过象征和隐喻,展现了人物面临的困境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具有一定的历史感慨和哲理深度。
年丰闾里安,岁晚生事歇。
官池公载酒,痛饮消日月。
迫冬上青林,山气凋人发。
坐若江海游,楼船中夜发。
冷光飞太虚,照我盘中蕨。
清影落潭心,逃遁蛟龙没。
如穷河源邈,相见昆崙崒。
怪石钩我衣,嵌空尽山骨。
上宾富佳咏,音动鼋鼍窟。
涌溢词有源,倒恐三江竭。
公怀沧洲趣,一夕梦南越。
别有谏诤姿,屹如韦补阙。
诗老海上去,三年断音尘。
初非乘桴行,正以廪食勤。
梦想不悟远,声容藐难亲。
忍无一纸书,不寄故国人。
昨日见其子,来归自东滨。
能言别后意,憔悴不可闻。
一被吏责绕,心肠载愁轮。
忘餐蹑偷党,阅月驰空村。
劳事欲歌咏,匆匆未成文。
遂于笔砚间,章句绝所陈。
亦复病肺渴,寻常废清樽。
唯馀满颔须,增进玉雪痕。
伊昔坐学舍,萧条恨长贫。
题诗日数首,大醉必继旬。
仰望官禄户,谓如隔天云。
岂思曳尾龟,胜却居槛猿。
不肯空谷卧,愿为监绶奔。
毫釐一失差,千里岂得论。
嗟我实蹇拙,平生畏侯门。
乃无诗老愁,何耻鸟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