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近中秋且未中,生西已见半开弓。
一天素彩谁能赋,万里寒光讶许同。
为问龙坰吟皎洁,何殊松阁写朦胧。
前年塞景依然在,不信流阴类转蓬。
节近中秋且未中,生西已见半开弓。
一天素彩谁能赋,万里寒光讶许同。
为问龙坰吟皎洁,何殊松阁写朦胧。
前年塞景依然在,不信流阴类转蓬。
这首《新月》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中秋前夕新月初现的景象。诗中以“节近中秋且未中,生西已见半开弓”开篇,巧妙地将新月比作尚未完全张开的弓,形象地展现了新月初升时的形态。接着,“一天素彩谁能赋,万里寒光讶许同”两句,赞美了新月那纯净洁白的光辉,仿佛能照亮万里之遥,令人惊讶于其共通之美。
“为问龙坰吟皎洁,何殊松阁写朦胧”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月的赞美,将新月的皎洁与龙坰(广阔的田野)的广阔、松阁(松树环绕的小楼)的朦胧相比较,突出了新月的独特魅力。最后,“前年塞景依然在,不信流阴类转蓬”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即使是在遥远的边塞,同样的景色依旧存在,但时间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难以捉摸,强调了岁月流转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