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主焦劳意,谁云百里轻。
东州比灾害,剧令选精明。
水去良田阔,人归旅谷生。
闾阎还旧观,鸡犬变新声。
盗散疲民活,奸穷老吏惊。
政成知不日,双耳为君倾。
圣主焦劳意,谁云百里轻。
东州比灾害,剧令选精明。
水去良田阔,人归旅谷生。
闾阎还旧观,鸡犬变新声。
盗散疲民活,奸穷老吏惊。
政成知不日,双耳为君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圣明的君主对于国家和百姓疾苦的关怀,以及其治理国事的能力与决心。开篇“圣主焦劳意,谁云百里轻”表达了君主对远方百姓的忧虑,并非如旁人所言那么容易解决。在下一句“东州比灾害,剧令选精明”中,诗人提到东部地区遭受灾难,需要选择智慧和能力出众的人才来治理。
接着,“水去良田阔,人归旅谷生”形象地描述了自然灾害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闾阎还旧观,鸡犬变新声”则表达了人们对于恢复正常生活的渴望和期待。诗中也描绘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如“盗散疲民活,奸穷老吏惊”,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以及官吏的不廉洁。
最后,“政成知不日,双耳为君倾”表达了一种期待和信任,即希望能够早日看到政策的成功实施,并且愿意倾听君主的声音。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局面的向往,以及对君主治国有方的赞美。
司马光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这首诗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同时也能窥见作者对于理想君主及其政治成就的美好愿景。
飘飘任公子,爽气欲横秋。
向日携诗过我,知不是凡流。
筑室清江西畔,巧占一川佳处,胜士日追游。
邀我出门去,柱月上新楼。烂银盘,从树杪,出云头。
好是风流从事,同醉入青州。
须信人生如幻,七十古来稀有,销得几狐裘。
谁似芗林老,无喜亦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