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久卧还起,畏此夏日长。
出门鬓蓬松,西日明半墙。
鸠鸣舍东柳,雌和墙南桑。
十日暑烦苦,一雨方论量。
偶然释忧抱,露坐移绳床。
群儿莫相催,老子便晚凉。
坐久卧还起,畏此夏日长。
出门鬓蓬松,西日明半墙。
鸠鸣舍东柳,雌和墙南桑。
十日暑烦苦,一雨方论量。
偶然释忧抱,露坐移绳床。
群儿莫相催,老子便晚凉。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傍晚诗人外出散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夏日特有的氛围与情感。
首句“坐久卧还起,畏此夏日长”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坐着后,因畏惧夏日的漫长而起身活动,流露出对炎热天气的无奈与烦躁。接着,“出门鬓蓬松,西日明半墙”描绘了诗人走出屋外时,头发凌乱,夕阳余晖照亮半堵墙壁的景象,既表现了夏日阳光的强烈,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鸠鸣舍东柳,雌和墙南桑”两句通过鸟鸣声,进一步渲染了夏日的生机与活力,同时“雌和”二字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了自然界的生物以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十日暑烦苦,一雨方论量”则反映了连续多日的酷热让人心生厌烦,期待着一场及时雨的到来,表达了人们对清凉的渴望。最后,“偶然释忧抱,露坐移绳床。群儿莫相催,老子便晚凉”几句,写出了诗人终于在雨后的清凉中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放松,享受着晚风带来的凉意,同时也提醒孩子们不要催促,享受这难得的凉爽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感知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深刻体悟,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字为罗敷。
首戴金翠饰,耳缀明月珠。
白素为下裾,丹霞为上襦。
一顾倾朝市,再顾国为虚。
问女居安在,堂在城南居。
青楼临大巷,幽门结重枢。
使君自南来,驷马立踟蹰。
遣吏谢贤女,岂可同行车。
斯女长跪对,使君言何殊。
使君自有妇,贱妾有鄙夫。
天地正厥位,愿君改其图。
覆雨翻云,纷纷轻薄何须说。
眼见儿曹富贵,灰消烟灭。
百事有隆还有替,一毫无玷原无缺。
把浊醪、粗饭任吾年,看豪杰。也莫羡,炎如热。
也莫笑,凉如雪。自扫雀罗门巷,世情都隔。
借问东华尘与土,何如南浦风和月。
报山涛、不用问嵇康,交情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