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东坡惠州梅花三叠·其三》
《和东坡惠州梅花三叠·其三》全文
宋 / 方一夔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白鹤峰头荔子村,谁唤东坡半死魂。

作诗恼花太愁绝,云月黯黯天昏昏。

欲教绮语洗蛮瘴,不使冠服栖丘园。

海山淮水隔万里,十年契阔陈寒温。

老仙不食烟火味,晓随鸦餐旸谷暾。

此花亦解慰流落,如在玉堂西掖门。

自从三叠振绝响,澹然相对俱忘言。

我来戏谱不调曲,时有问字争芳樽。

(0)
鉴赏

这首诗是方一夔在宋末元初时期对苏轼《惠州梅花三叠》的和作,名为《和东坡惠州梅花三叠(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与苏轼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梅花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身流落生活的感慨。

首句“白鹤峰头荔子村”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为后续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接着,“谁唤东坡半死魂”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苏轼的深切怀念,仿佛苏轼的灵魂在白鹤峰头被唤醒。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作诗恼花太愁绝”、“欲教绮语洗蛮瘴”等描述,展现了自己在创作中的情感投入与对苏轼诗歌艺术的追求。

“海山淮水隔万里,十年契阔陈寒温”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空间与时间的距离,以及与苏轼相隔的岁月之长,同时暗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随后,“老仙不食烟火味,晓随鸦餐旸谷暾”描绘了苏轼超凡脱俗的形象,进一步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此花亦解慰流落,如在玉堂西掖门”则将梅花拟人化,赋予它安慰流落者的力量,同时也象征着苏轼作品的温暖与慰藉。最后,“自从三叠振绝响,澹然相对俱忘言”表达了诗人与苏轼在精神上的共鸣,以及在艺术上的高度契合,使得两人的交流超越了语言的界限。

“我来戏谱不调曲,时有问字争芳樽”则是诗人自谦之词,表示自己虽未能完全捕捉到苏轼作品的精髓,但依然乐于学习与探讨,体现了对苏轼及其作品的热爱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人物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苏轼及其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艺术探索道路上的执着与追求。

作者介绍

方一夔
朝代:宋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猜你喜欢

送田耕月游吴·其二

登桥仍问渡,迢递到吴中。

倩仆挑茶灶,移船避钓筒。

月生林屋洞,潮接馆娃宫。

得句人传去,苏笺价益穹。

(0)

送田耕月游吴·其一

衣笈诗囊外,身轻费亦轻。

不妨船眼窄,时上岸头行。

橘里逢霜信,松江问水程。

吴中闻岁稔,新籴想须平。

(0)

无雨无云晓色乾,忽惊瑰璧满檐端。

不教声到窗前觉,应恐愁添屋下寒。

占瑞农官寻玉尺,析酲公子索金盘。

柴门睡起无多事,捲上疏帘带竹看。

(0)

中年

中年已悟昔皆非,正学无师更可悲。

诗道纵能通阃域,圣经曾未涉藩篱。

拟从周子参无极,更为东莱续近思。

适意舞雩时一咏,区区何用苦吟为。

(0)

梅花集句·其一七七

寻芳愁路尽,山寺始花开。

独上高楼望,伤春不易裁。

(0)

寒林色枯槁,粲粲篱菊鲜。

冷艳无俗韵,孤芳弄秋妍。

金晶与高絜,未觉阳和偏。

岂无儿女花,谁能制颓年。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