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春归意寂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黄昏怕近更无聊。懒把灯挑。惯把书抛。
咫尺蓬山路转遥。信也难捎。梦也徒劳。
残魂一缕那禁销。愁上眉梢。恨上心苗。
花落春归意寂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黄昏怕近更无聊。懒把灯挑。惯把书抛。
咫尺蓬山路转遥。信也难捎。梦也徒劳。
残魂一缕那禁销。愁上眉梢。恨上心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的寂寥画面,以花落和春归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暗示时光流转,青春易逝,而自己却无所作为,倍感光阴荏苒。
"黄昏怕近更无聊",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夜晚来临的恐惧,因为那会加重他的孤独感。"懒把灯挑,惯把书抛",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消极避世的态度,不愿面对现实的苦闷。
"咫尺蓬山路转遥",这里的"蓬山"常用来比喻阻隔,意味着即使亲人或朋友近在眼前,由于心境的遥远,仿佛天涯海角。"信也难捎,梦也徒劳",表达了诗人无法寄托情感的困境,无论是书信还是梦境,都无法缓解他的愁绪。
最后两句"残魂一缕那禁销,愁上眉梢,恨上心苗",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和哀怨,仿佛连灵魂都承受不住这无尽的忧愁,愁苦之情溢于言表,直击人心。
总的来说,这首《一剪梅·再拈》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潘榕在清末近现代初的背景下,对生活无望、情感难以寄托的深深感慨。
十幅蒲帆万里风,来无踪迹去还同。
抬眸错认云山处,人在水天一色中。
前无释迦,后无达磨。骂雨骂风,祇要做大。
黑漆竹篦胡打乱打,是佛是魔劈面便唾,因兹天降其咎。
衡阳梅阳,十七年吞饥忍饿。
将谓万里生还知非,元来一星子不曾改过。
者般瞎秃得人憎,天上人间无两个。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