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芳气味雅相投,猗朵猗竿顾影幽。
应是庭中咏絮罢,自于林下写风流。
介芳气味雅相投,猗朵猗竿顾影幽。
应是庭中咏絮罢,自于林下写风流。
此诗描绘了一幅高雅脱俗的场景,以“题古扇十柄(其六)”为题,作者赵文俶以“新筱幽兰”为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与兰花之间和谐相融的意境。
首句“介芳气味雅相投”,开篇即点明了竹与兰之间的亲密关系,它们的香气和气质相互契合,如同知己一般。这里运用了“介”字,既指竹子的坚韧,也暗含了竹子与兰花在品格上的相似之处,都象征着高洁与清雅。
次句“猗朵猗竿顾影幽”,进一步描绘了竹与兰的形态之美。竹竿挺拔,花朵幽静,两者相互映照,形成一幅静谧而富有韵律的画面。这里的“猗”字,生动地表现了竹与兰的姿态,既有动态的美感,又蕴含着静态的深邃。
后两句“应是庭中咏絮罢,自于林下写风流”,则将画面从庭院扩展至林间,暗示了竹与兰不仅仅是室内装饰,更是自然界的美好存在。它们在林下自由生长,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展现了一种自在、洒脱的生活态度。这里以“咏絮”比喻竹叶轻盈飘逸,以“写风流”形容竹与兰在自然中的优雅姿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与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它们自身的美丽与高洁,更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岂知经史深相误,两鬓垂丝百事休。
受业几多为弟子,成名一半作公侯。
前时射鹄徒抛箭,此日求鱼未上钩。
竹里断云来枕上,岩边片月在床头。
过庭急雨和花落,绕舍澄泉带叶流。
缅想远书聆鹊喜,窥寻嘉果觉猿偷。
旧诗改处空留韵,新酝尝来不满篘。
阮瑀如能问寒馁,风光当日入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