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明如李,东方三丈高。
晨光孤照阙,雾气湿侵袍。
槐柳经霜惨,骅骝得路豪。
素餐无小补,俛仰愧金鳌。
太白明如李,东方三丈高。
晨光孤照阙,雾气湿侵袍。
槐柳经霜惨,骅骝得路豪。
素餐无小补,俛仰愧金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晨书房的静谧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行为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在清晨的宁静与孤独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怀。
"太白明如李,东方三丈高" 开篇便以壮丽的笔触描绘了天空,从而烘托出一派超然物外之境。太白,即李白,常用来形容诗人的胸襟磊落、气势宏大,这里借指日出的壮观。
"晨光孤照阙,雾气湿侵袍" 这两句则转入细腻,晨光透过窗棂投射在书案上,给人以冷清孤寂之感。同时,室外的雾气也渗透进来,使得诗人的衣衫微湿,这种对环境变化的敏锐感受,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体验。
"槐柳经霜惨,骅骝得路豪" 这两句通过描写树木和马匹的景象,更进了一步渲染出早晨的寂静与生机。霜冻后的槐柳显得萧瑟而凄凉,而骅骝之马则在清晨得以奔跑,显示出生命力。
"素餐无小补,俛仰愧金鳌" 最后两句转向诗人内心世界的描写。素餐,意指简单的饮食,这里的“无小补”可能暗示了诗人的清贫或生活的简朴。而最后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不能尽如人意、功业未就的自谦与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早晨静寂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心境,以及对于个人生活和文学创作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