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黯黯百十里,罕境偏为麋鹿游。
雨雪飘萧难到地,啼乌野草自春秋。
松林黯黯百十里,罕境偏为麋鹿游。
雨雪飘萧难到地,啼乌野草自春秋。
这首诗描绘了深山松林的幽静与神秘,以及自然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通过“松林黯黯百十里”,诗人以浓墨重彩勾勒出一片辽阔而深邃的森林景象,暗淡的光线与茂密的树木交织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接着,“罕境偏为麋鹿游”一句,点明了此地人迹罕至,只有麋鹿等野生动物在此自由漫步,展现出一种原始与和谐共存的生态状态。
“雨雪飘萧难到地”进一步强调了这片区域的偏远与自然环境的恶劣,即使是在风雨交加的天气里,也难以抵达这里,更增添了其神秘与不可触及的色彩。最后,“啼乌野草自春秋”则以乌鸦的啼叫和野草的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四季的更迭,同时也暗示了这片土地的永恒与不变,无论外界如何变迁,这里的自然景观依旧如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