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阶拥立壁,遗像挂蟏蛸。
诵尔天门句,不风江自涛。
千秋无正始,一代见才豪。
三山云作供,姑孰水为醪。
霞明铜棺日,天堕宫锦袍。
那能不相待,空自蹑金鳌。
苔阶拥立壁,遗像挂蟏蛸。
诵尔天门句,不风江自涛。
千秋无正始,一代见才豪。
三山云作供,姑孰水为醪。
霞明铜棺日,天堕宫锦袍。
那能不相待,空自蹑金鳌。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在采石山拜谒李白祠堂时所作,表达了对诗人李白的敬仰和感慨。首句“苔阶拥立壁,遗像挂蟏蛸”描绘了祠堂的环境,台阶上覆盖着青苔,李白的画像悬挂在墙上,蜘蛛在其间结网,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荒凉的氛围。
“诵尔天门句,不风江自涛”赞美李白的诗句如同天门之开,即使无风,江水也会因他的诗篇而生波涛,显示出其文字的力量和影响力。
接下来,“千秋无正始,一代见才豪”高度评价李白作为才情横溢的一代豪杰,在历史长河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三山云作供,姑孰水为醪”运用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与李白的诗酒人生联系起来,表达对李白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霞明铜棺日,天堕宫锦袍”通过瑰丽的想象,描绘出李白死后如仙人般的景象,暗示其不朽的精神。
最后两句“那能不相待,空自蹑金鳌”表达了诗人希望能与李白的灵魂相待,尽管李白已经离去,但他的精神如同金鳌般高蹈于天地之间,令人仰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既是对李白的崇敬,也是对自己未能与其共游的遗憾,展现了王世贞对李白的深深敬仰和对中国古代文人的理想追求。
芳草迷烟,暖风吹梦,缓缓闲寻郊野。
十里晴蓝,一篙浅碧,景物似秋潇洒。
始信东皇好,尚留得、春光艳冶。
牡丹乍展芳心,国色倩谁描下。
携手芳园小憩,喜诗赓棣萼,芸窗共话。
织树莺梭,摇天柳浪,大块文章无价。
幽径正徘徊,又横笛、牧童归也。如画。
后日重来,绿阴初夏。
南嵌之番附淡水,中港之番归后垄。
竹堑周环三十里,封疆不大介其中。
声音略与后垄异,土风习俗将无同。
年年捕鹿邱陵比,今年得鹿实无几。
鹿场半被流民开,蓺麻之馀兼蓺黍。
番丁自昔亦躬耕,铁锄掘土仅寸许。
百锄不及一犁深,那得盈宁畜妻子。
鹿革为衣不贴身,尺布为裳露双髀。
是处差徭各有帮,竹堑茕茕一社耳。
鹊巢忽尔为鸠居,鹊尽无巢鸠焉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