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浮浮几酒樽,梅花入梦酒归魂。
半窗寂寞猿三咽,满户萧骚月一痕。
山后山前鸠唤妇,舍南舍北竹生孙。
天明醉醒策霜竹,春在江天芦荻村。
拍拍浮浮几酒樽,梅花入梦酒归魂。
半窗寂寞猿三咽,满户萧骚月一痕。
山后山前鸠唤妇,舍南舍北竹生孙。
天明醉醒策霜竹,春在江天芦荻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饮酒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自己的愉悦心情。开篇“拍拍浮浮几酒樽”,立刻带领读者进入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浮浮”给人以轻松惬意之感,似乎诗人正沉浸于这种享受中。
紧接着,“梅花入梦酒归魂”,这里的“梅花”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有可能蕴含着对高洁品格或某种特定情怀的寄托。诗人似乎在用酒来洗涤心灵,寻找精神上的慰藉。
然而,在“半窗寂寞猿三咽”一句中,突然间传来了猿啼的声音,这不仅增添了一丝孤寂感,更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孤独与忧伤。这种情绪在“满户萧骚月一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渲染,月光下的一切似乎都被赋予了淡淡的哀愁。
但随后,“山后山前鸠唤妇”和“舍南舍北竹生孙”,诗人又将视角转向自然界的繁盛景象。这里的“鸠唤”和“竹生孙”都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机与诗人的乐观情绪。
最后,“天明醉醒策霜竹”,春日饮酒后的诗人似乎在清晨的阳光下缓缓苏醒,这里的“策霜竹”又一次点明了季节的转换和自然界的美丽。结尾处的“春在江天芦荻村”,则是对整个春天景色的一个总结,通过“江天”与“芦荻村”的描绘,再次强调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无尽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饮酒、自然界和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情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