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幽扉掩碧丛,尘昏题扁想坡翁。
六千君子寒光落,十二阑干晚色空。
僧指旧基埋积雨,鸟翻新箨起枯风。
苍凉不障层坡峻,一击亭閒夕照中。
潇洒幽扉掩碧丛,尘昏题扁想坡翁。
六千君子寒光落,十二阑干晚色空。
僧指旧基埋积雨,鸟翻新箨起枯风。
苍凉不障层坡峻,一击亭閒夕照中。
这首诗名为《此君轩》,是宋代诗人董嗣杲所作。诗中以"潇洒幽扉掩碧丛"开篇,描绘了一幅轩门隐蔽在翠绿竹林之中的宁静画面,流露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接着,诗人借坡翁(苏轼)的题扁,暗示了轩子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
"六千君子寒光落,十二阑干晚色空",运用数字和意象,描述了轩内竹子在秋夜寒光中摇曳,栏杆上空荡荡的晚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意境。"僧指旧基埋积雨"进一步增添了历史沧桑感,雨水侵蚀下的旧基,显示出岁月的痕迹。
"鸟翻新箨起枯风"描绘了鸟儿在枯枝新竹间翻飞,与风雨交织,形成动态的画面,寓言生命的更迭与自然的变迁。最后,"苍凉不障层坡峻,一击亭閒夕照中",诗人以苍凉之景收束全诗,强调尽管环境苍茫,但此君轩依然屹立,夕阳余晖洒在亭子上,增添了一份宁静与超然。
整体来看,董嗣杲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此君轩的环境、历史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美感。
白云楼居深复深,道人燕坐云为心。
未逐神龙泽天下,时从倦鹤栖岩阴。
玉气虹光射虚牖,天逼阑干挂牛斗。
始信桃源隔一尘,世人只许闻鸡狗。
君不见茂苑长洲荒草里,豪杰销沉呼不起。
功成身退去者谁,一棹鸱夷渺烟水。
又不见秦川公子走干戈,龙颠虎倒奈渠何。
落日凭高望乡国,愁怀借酒生春和。
世事兴亡等飞絮,难挽黄河水西注。
御风八极恣游遨,归去还依白云住。
裔夷倭奴氏,僻分带方东。
顽嚚罔率化,不与中国通。
椎结斑斓衣,习俗相剽攻。
轻生蹈巨浸,出没如熛风。
爰止崇明里,掠虏肆奸凶。
桓桓张将军,擐甲登蒙冲。
手中三尺剑,紫电明霜锋。
追北海门右,杀戮无遗踪。
执俘仍献馘,锡爵酬厥功。
拜命赤墀下,进秩佐元戎。
四明古句章,海水青浮空。
山川既佳丽,人物亦豪雄。
感别意恻恻,怀古心忡忡。
南薰吹旆旌,小队罗刀弓。
长途驿马疾,远浦渚莲红。
勉旃同前烈,策勋铭景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