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未出柙,扰如搏鼠狸。
苍鹰方在韝,孱甚伏卵雌。
弭戢以违祸,孰云尔无知。
幸遭纵释仁,返谓人可欺。
岂复念前辱,摇尾垂翅时。
择肉毙侪类,戕忍犹天姿。
吾将罪虞者,奈何生致之。
南山有重阻,邓林无樛枝。
机阱与罗罻,今也将安施。
猛虎未出柙,扰如搏鼠狸。
苍鹰方在韝,孱甚伏卵雌。
弭戢以违祸,孰云尔无知。
幸遭纵释仁,返谓人可欺。
岂复念前辱,摇尾垂翅时。
择肉毙侪类,戕忍犹天姿。
吾将罪虞者,奈何生致之。
南山有重阻,邓林无樛枝。
机阱与罗罻,今也将安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贺铸的《补感寓诗》,通过比喻手法展现了对人性贪婪和残忍的批判。诗中以猛虎和搏鼠的狸猫、苍鹰与伏卵的雌鸟作比,形象地描绘了看似强大实则凶残的个体。猛虎虽未出笼,却已显露出搏杀的本性;苍鹰虽在束缚中,其凶猛程度不亚于母鸟保护雏鸟。诗人感叹这些生物即使在困境中也保持着本能的凶狠,暗示人亦如此,一旦有机会便会忘却之前的屈辱,变得残忍。
诗人进一步指出,那些曾经被释放的“罪虞者”(可能指有过失的人),竟然忘恩负义,认为可以继续欺压他人。他们选择同类作为牺牲品,这种残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诗人感慨,对于这样的危险人物,如何还能轻易释放,让他们再次为害?
最后,诗人以南山的险峻和邓林(传说中的神木)的坚韧为喻,表达对社会公正和防范潜在危机的期待,警告不应设置陷阱或罗网来对待他人。整首诗寓言深刻,警示人们警惕人性的阴暗面,呼唤仁德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