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又九月十四日登秋风阁以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为韵分得馀静二字·其二》
《又九月十四日登秋风阁以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为韵分得馀静二字·其二》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古风

山客水不觌,烝云日如甑。

陵陆混泥沙,黯惨度朝暝。

晨霞送晴色,喜见天面莹。

江光剑归匣,云收四山静。

高阁眺空无,复见前日胜。

回思困涂潦,惝恍如昔病。

登临勿太息,秋风渐焱劲。

(0)
注释
觌:相见。
烝云:蒸腾的云雾。
陵陆:大地、地面。
黯惨:阴暗凄凉。
朝暝:早晚。
晨霞:早晨的霞光。
莹:清澈。
剑归匣:比喻光芒收敛。
四山静:四周山峦安静。
胜:美景。
涂潦:泥泞的道路。
惝恍:恍惚。
太息:叹息。
焱劲:强劲、猛烈。
翻译
山中的客人从未见过流水,蒸腾的云雾使太阳像在甑中蒸煮。
大地被尘土和泥沙混杂,阴暗凄凉,从早到晚都是如此。
早晨的霞光带来了晴朗的气息,我欣喜地看到天空清澈如镜。
江面的光芒如同剑入鞘,云彩散去,四周的山峦变得宁静。
站在高阁远望,又见到昔日的美景。
回想过去困于泥泞,恍惚间仿佛旧病复发。
登高时不要叹息,秋风已渐渐转为强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客人对秋日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摹。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妙捕捉,展现了自己对静谧与孤独生活的向往。

"山客水不觌,烝云日如甑"两句,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山中秋日的画面。山中的水流清澈见底,与远处浮动的云朵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天空中的云朵凝固成实体一般。

"陵陆混泥沙,黯惨度朝暝"四字,则描写了山间小道上泥沙交织的景象。诗人细致地捕捉到日光在晨昏时分的变化,以及那种微妙的情感氛围。

"晨霞送晴色,喜见天面莹"两句,转而表现出诗人对秋日清新气息的喜悦之情。晨曦中透出的晴朗颜色,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能直接触摸到那清澈如洗的蓝天。

"江光剑归匣,云收四山静"两句,以江水与山峦之间的宁静互动为背景,勾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高阁眺空无,复见前日胜"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在登临之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在这空旷的高阁中,他似乎又一次触摸到了过去的辉煌岁月。

最后,"回思困涂潦,惝恍如昔病。登临勿太息,秋风渐焱劲"两句,诗人通过对往事的沉思与自我情感的深挖,展现了内心世界的复杂和丰富。秋风中的微凉似乎加剧了这种感受,让人不禁发出叹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形象,构建了一幅山中秋日的静谧图景,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生活、美好回忆以及孤独情怀的深刻体验。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答寄笋蔬

远寄玉山篇,来自故人庐。

竹萌且柔弱,荻笋亦丰瘦。

姜醯助芳辛,浊醪为前驱。

猪肝恐累人,我亦仲叔徒。

念此风雨中,江外致嘉蔬。

柬诗答幽意,老饕良可吁。

(0)

又次韵

别后惊心岁已驰,几回草梦绕春池。

新诗远寄迢遥驿,旧约重看绝妙碑。

鳌禁风清班缀玉,龟溪雪冷鬓垂丝。

何时共执论文酒,坐对西窗待月迟。

(0)

和丹邱生悼吾子行书遗墨后

故人亦复葬江鱼,空向人间忆子虚。

月下箫閒留谱在,竹边房冷倩谁居。

蓬莱都水题金简,汲冢先秦见漆书。

惟有研山磨不朽,时时泪滴玉蟾蜍。

(0)

涧北梅□三月始华

阴涧残梅蘖,临流一向欹。

但存孤注在,敢恨一生迟。

冻雨如相喣,春寒不受吹。

后时翻见独,宰物遂成私。

(0)

台掾萨天锡求识予面而之燕南八月十四夜风雨宿菌阁绝句七首明日追寄之·其一

李公求识少陵面,未闻草堂三日留。

看君用意古人上,却愧无言与献酬。

(0)

读王荆公赵清献公文集

新法殃民众欲除,金陵强辨欲何如。

等閒一语锋铓折,稷契当年岂读书。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