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老眼不胜开,几幅青山入画裁。
何必元龙真百尺,已堪太白放千杯。
常邀明月为朋侣,不碍浮云任去来。
珍重御函留宝帙,楼头夜夜瑞光回。
春来老眼不胜开,几幅青山入画裁。
何必元龙真百尺,已堪太白放千杯。
常邀明月为朋侣,不碍浮云任去来。
珍重御函留宝帙,楼头夜夜瑞光回。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到来时,诗人眼中所见的自然美景,以及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句“春来老眼不胜开”,生动地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让诗人的眼睛应接不暇,流露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接着,“几幅青山入画裁”一句,将眼前的山景比作画卷,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和欣赏。
“何必元龙真百尺,已堪太白放千杯”两句,运用典故,以三国时期的豪杰陈登(字元龙)和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为例,表达了诗人虽不求功名利禄,但能像李白一样在自然美景中尽情畅饮,享受生活的乐趣。这里既体现了诗人的洒脱与豁达,也反映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常邀明月为朋侣,不碍浮云任去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以明月为友,不被外界的浮云所困扰,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最后,“珍重御函留宝帙,楼头夜夜瑞光回”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珍贵知识的珍视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楼头夜夜的瑞光象征着希望与光明,预示着美好的未来即将来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识与未来的期待,充满了诗意与哲理,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草长兮菲菲,越山青兮霏微。
玉在佩兮欲语,望故宫兮如归。
酒阔兮犹香,僾流光兮庭帏。
芳俎进兮兰藉,玉鳞寒兮牲肥。
灵翱兮醉只,笙嘘云兮沾衣。
鼓轻舠兮无留,月共载兮依依。
乐莫乐兮知几,哀莫哀兮别离。鹧鸪愁兮忘飞。
书生作吏从朱墨,官事纷纷何日息。
不堪雁鹜对敲朴,宁解诗书伴松竹。
太丘退食何萧然,笔研不落尘埃边。
前岁读书山水县,今年二友来通川。
料君捧诏还朝日,老盖寒梢应的皪。
此时留与后人看,要使清风继前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