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帙笑閒身,蹉跎垄圃春。
远山时入坐,流水日过邻。
抱瓮怜机事,垂竿见古人。
渐疏阛阓色,蹊路隔城闉。
卷帙笑閒身,蹉跎垄圃春。
远山时入坐,流水日过邻。
抱瓮怜机事,垂竿见古人。
渐疏阛阓色,蹊路隔城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隐居于郊园的生活情景。首句“卷帙笑闲身”,以轻松幽默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满足与自得。接着,“蹉跎垄圃春”一句,既写出了春日田园的生机勃勃,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远山时入坐,流水日过邻”两句,运用自然景物的动态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远山的偶尔入座,仿佛是大自然的造访;而每日流水经过邻舍,则是时间无声的流转。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惬意生活。
“抱瓮怜机事,垂竿见古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手抱水瓮,似乎在怜悯劳作的机巧,同时也借“垂竿”这一动作,联想到古代垂钓者的悠闲生活。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向往,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
最后,“渐疏阛阓色,蹊路隔城闉”表达了诗人逐渐远离都市喧嚣,选择回归自然的心愿。这里的“阛阓”指的是城市中的市场或商业区,“城闉”则是指城门内,象征着城市的中心区域。诗人通过这两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从繁华都市到宁静郊园的过渡过程,以及内心由喧嚣转向宁静的变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远离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乌石滩头上溯滩,崖前风雨谒荒祠。
愁看浪泊飞鸢地,不见楼船下越时。
象郡旧开秦日月,马侯曾肃汉官仪。
舆图尚写交州部,铜柱徒增异域悲。
烟锁断林吹不散,舟从乱石晚难移。
千秋为想麒麟阁,何似居人伏臈思。
万叶风从一叶生,一峰云散百峰明。
幽人几对前峰色,暑鸟音藏密叶声。
清朝露发当门立,渐午空庭炎气急。
薰兮何来复何迟,快哉于此速相及。
心知解愠万人同,况我偏宜入抱风。
红荷紫蕙无由见,欲就遥芳赖此通。
苍汀杜若多容与,几度蒸蘅香郁阻。
但能解佩莫然疑,不俟相逢心嘿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