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明》
《清明》全文
明 / 李时勉   形式: 古风

昨日街头初禁烟,今日清明烟火传。

家家齐上坟头拜,更剪荆榛挂纸钱。

东郊古碑翳荒草,近陇累累谁洒扫。

问著樵夫说姓名,子孙繁华难自保。

轻裘骏马谁家儿,东阡西陌纷相随。

斗残蹴鞠忽归去,还向高堂纵歌舞。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与社会风貌,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历史感。

首句“昨日街头初禁烟,今日清明烟火传”,以对比手法开篇,昨日禁烟的规矩在今日被烟火的热闹所取代,暗示了节日的氛围由肃穆转向欢庆。接着,“家家齐上坟头拜,更剪荆榛挂纸钱”描绘了人们祭祖的情景,家家户户都前往祖先的坟墓进行祭拜,坟前摆放着剪好的荆棘和挂满的纸钱,体现了对先人的怀念与敬仰。

“东郊古碑翳荒草,近陇累累谁洒扫”两句,将视角转向自然与历史,东郊的古碑被荒草遮掩,近处的坟墓也显得寂寥,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最后,“问著樵夫说姓名,子孙繁华难自保”一句,通过询问樵夫的方式,引出了家族兴衰的主题,即使家族曾经繁华,但最终也无法保证子孙后代的安稳与繁荣。

后半部分“轻裘骏马谁家儿,东阡西陌纷相随。斗残蹴鞠忽归去,还向高堂纵歌舞”则描绘了清明节期间年轻人的活动场景。他们穿着华丽的裘衣,骑着骏马,在田间小路间穿梭,斗鸡蹴鞠后便返回家中,尽情歌舞,享受节日的乐趣。这一段既展现了清明节的欢乐气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年轻一代的生活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清明节的习俗和人物活动,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家族观念以及人们对生命、历史和未来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李时勉
朝代:明

(1374—1450)明吉安府安福人,名懋,以字行,号古廉。永乐二年进士。预修《太祖实录》,书成,升翰林侍读。永乐十九年,曾上书反对都北京。洪熙元年,以言事系狱。宣德初复官。官至国子祭酒。卒谥忠文。有《古廉集》。
猜你喜欢

十二声诗·其七梵声

此声满天下,止有一人能。

万籁寂还寂,孤峰层又层。

无情堪说法,离句即传灯。

流布人间遍,浮生听未曾。

(0)

十闰诗·其五闰端阳

中天回北陆,馀闰继南离。

至朔盈虚定,朱明日月迟。

涧蒲添节节,榴火足枝枝。

昨有灵均约,重来此一时。

(0)

闻雁杂咏·其十八西畴闻雁

郭外纵横亩,秋田远近山。

三农方待穫,一雁下庾关。

似诉风霜苦,焉知稼穑艰。

躬耕与行役,相视未能閒。

(0)

闻雁杂咏·其五月下闻雁

秋光何皛皛,天际来嗈嗈。

不辨镜中影,应迷雪后踪。

芦花深夜语,桂殿五更钟。

知有归期在,家山已万重。

(0)

閒居十咏·其四试茗

多谢雪中炭,言烹雨后泉。

茶经无定法,老衲有真传。

破壁孤烟直,虚堂细响圆。

何人携茗碗,来问赵州禅。

(0)

秋村十二咏·其十二筑圃

瓜熟已除架,苋乾无复蔬。

何当灌园罢,又是筑场初。

晴日迟收稻,中田早结庐。

自来勤动惯,不敢废耕锄。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