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望罗浮怀旧隐》
《望罗浮怀旧隐》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罗浮殊有情,久别若平生。

知我旧宾主,隔江遥送迎。

片云开石洞,高鹤下朱明。

是处有人在,半空闻笑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罗浮山的深厚情感,即便久别重逢,依旧如同平日一般亲近。诗中以“罗浮殊有情”开篇,直接表达了对罗浮山的特殊情感。接着,“久别若平生”一句,通过对比久别与重逢时的轻松自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独特性。

“知我旧宾主,隔江遥送迎”,诗人仿佛能感受到罗浮山对他这位老朋友的深情厚谊,即使隔着江水,也能感受到山的欢迎与送别之情。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山不再是冷冰冰的存在,而是充满了生命与情感。

“片云开石洞,高鹤下朱明”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罗浮山的神秘与美丽。片云的飘动、石洞的开启、高飞的白鹤、朱明的光辉,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仙境之中。

最后,“是处有人在,半空闻笑声”一句,点明了罗浮山不仅自然景观迷人,更有人文气息浓厚。无论是山间的居民还是过往的旅人,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欢声笑语,增添了更多的人间烟火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罗浮山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和怀念,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还丹复命篇.七言三十首·其四

方以类聚物群分,两畔两秤共一斤。

戊己宫中藏水火,小心调理武和文。

(0)

颂古六十二首·其三十三

长连床上狐屎尿,三圣堂前狗吠春。

跳出金牛窠窟子,月明照见夜行人。

(0)

赠思净律师

百万斋才了正因,大缘倏举只逡巡。

凿将玛瑙一方石,镌作龙华百尺身。

天竺江山增秀丽,西湖风月愈清新。

色声不动操能事,可是僧中英特人。

(0)

九月八日薄晚离赣城十馀里而雷雨作遂倚舟以宿九日晓行又十馀里而逆风暴甚乃泊于白鹇滩侧虔之史君相留不可屡以亟行见谑今日会宾席间当语及濡滞以为笑矣因书以自戏云

佳辰来可喜,久客去难论。

为忆东篱菊,因辞北海樽。

逆风吹急浪,单舸泊孤村。

缅想茱萸宴,卢胡有后言。

(0)

诗三首·其一

遥望南庄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

(0)

游山

上春游南峰,出自阊扉西。

崎岖缘田塍,时又涉狭溪。

午初至峰下,先读烂古碑。

僧庐颇新鲜,丹青见朝曦。

云昔支公居,石迹有马蹄。

踰岭到天平,上观石屋危。

苍壁泻白泉,对之已忘疲。

西岩列窗户,玲珑漏斜晖。

嵌然似饾饤,人力安可施。

朝餐下木渎,市物俗所宜。

琴台昔尝游,回首忆旧题。

南向又渡岭,盘屈麋鹿蹊。

摺身趋宝华,未到闻法鼙。

松间见广路,平如隐金锤。

寺压两山脚,三面张屏帏。

夜阑宿虚堂,清甚无梦思。

西南登尧峰,俗云尧所基。

洪川不能没,上有万众栖。

中道舍篮舆,从者亦汗衣。

关陆巧步趋,健马莫可追。

自伤干躯大,两股酸不随。

岩雨洒磴滑,惟赖枯筇支。

四顾物象殊,虽困强自持。

竹木互支撑,小阁架险梯。

凌晨过横山,蹴蹋云霞低。

身如插翅翼,下见鸿鹄卑。

却视众壑林,密若荠麦齐。

童童或行列,春发绿翠姿。

一方绀碧瓦,楼殿贴地飞。

右顾万顷湖,东与天相迷。

日炙白烟开,风驱银山移。

旁过折腰塔,铁轮尽颠堕。

近为震霆拔,火烈瓦甓糜。

未知天之意,摧此将何为。

迤逦瞰荐福,爱此路侧池。

清无一点尘,虾鱼潜琉璃。

宝积仰修竹,整如翠羽旗。

棱伽屋老朽,旧闻传者非。

北渡千丈桥,柱袅阑倾敧。

揽衣俯而趋,愁为溪风吹。

遇胜辄自留,仰啸巾屡遗。

永言喜谑浪,把酒先嘻嘻。

子履阅奇怪,瞪视惟嗟咨。

及还城中居,城人殊未知。

自疑身被留,暂此梦寐归。

纷然著鄙事,奔走争自私。

向者却是梦,反复又自疑。

神明日夜往,内顾行者尸。

何由摆尘坌,荣辱两莫期。

清泉与白云,终老得自怡。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