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历调元气,氛埃廓景风。
清明归在宥,憔悴得冲融。
日御元来正,王春自昔同。
野人看气象,暂觉百忧空。
律历调元气,氛埃廓景风。
清明归在宥,憔悴得冲融。
日御元来正,王春自昔同。
野人看气象,暂觉百忧空。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和情感体验,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抒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人运用了“律历调元气”、“氛埃廓景风”等词汇,展示了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由外及内的审视方式,捕捉到了清明时节特有的自然之气与情感之韵。
“清明归在宥,憔悴得冲融”,这里的“清明”指的是一个季节,但也蕴含了诗人对这一时期特有景象的细腻描摹,以及对万物更新、生机勃勃情境的深刻感受。宥,通常指夜晚,这里可能暗示着清晨到来前的那段时间,是一天中最为宁静和神秘的时刻。而“憔悴”、“冲融”则表现了诗人对春日温暖阳光下万物更新景象的喜悦与融合之感。
“日御元来正,王春自昔同”,这里的“日御”可能指的是太阳或是时间的推移,“元来正”表达了一种自然规律和秩序的认知。而“王春”一词,则可能暗示着春天的到来,而“自昔同”则传递出一种历史延续性和时间静好的情感。
最后两句“野人看气象,暂觉百忧空”,诗人通过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观察到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体悟到了生活中的种种忧虑在这一刻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是一种超脱和宁静的心境,是对日常烦恼的一种暂时放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清明时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生命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怀,以及在这种美好之中所获得的人生超脱与宁静。
林君维闽英,数面成瓜葛。
邻居接杖藜,过饭厌疏粝。
读书饱工夫,论事极精核。
奋身君子场,勇若怒未泄。
穷年栖旅巢,由命非由拙。
王良驱八骏,方驾度九折。
学堂疏雨馀,石砌长苔发。
弟子肥如瓠,先生瘦惟骨。
北门一都会,尘埃人卒卒。
高盖如秋荷,势利相奔谒。
惟君尚寂寞,来观草玄笔。
斯文未易陈,正当高阁束。
金马事陆沈,市门逐乾没。
未须相贤愚,聊自嘲迂阔。
忆昨戏赠诗,群辱报明月。
极知推挽意,我车君欲辖。
屠龙真强言,奔马不及舌。
赐书盈五车,直舍方二墨。
意会便欣然,馀事过窗日。
尚恐素餐钱,诸生在城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