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叶乾残腊,溪潮歇暮烟。
法王念寒夜,赐食明灯前。
洗钵石桥下,风炉竹院边。
寻常今夕意,容易世人传。
山叶乾残腊,溪潮歇暮烟。
法王念寒夜,赐食明灯前。
洗钵石桥下,风炉竹院边。
寻常今夕意,容易世人传。
这首诗描绘了冬夜寺院中的宁静与祥和之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们的生活日常与精神追求。
首句“山叶乾残腊”,以“山叶”象征着冬日的枯叶,点明季节为冬季,而“乾残腊”则暗示时间接近岁末,营造出一种岁月静好、万物归寂的氛围。次句“溪潮歇暮烟”,溪水在傍晚时分平静下来,晚霞的余晖与轻烟交织在一起,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氛围。
“法王念寒夜,赐食明灯前”,这里运用了佛教中“法王”的概念,象征佛法的引领者,表达了在寒冷的夜晚,法王(即僧侣)给予信徒们温暖的食物,体现了佛法的慈悲与关怀。同时,“明灯前”不仅描绘了灯火通明的场景,也寓意着智慧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给人以希望与指引。
“洗钵石桥下,风炉竹院边”,这两句描绘了僧侣们日常生活的一幕:在石桥下清洗饭钵,在竹林旁的风炉上煮食。这种简朴而有序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僧侣们对修行的专注与对自然的亲近,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
最后两句“寻常今夕意,容易世人传”,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寻常的夜晚,寻常的生活,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容易被世人所传颂。这句话既是对僧侣们生活状态的赞美,也是对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价值的肯定,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珍惜那些简单而真实的幸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夜寺院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中对生活、自然与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价值的肯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君从西州来,未至动消息。
长步登我门,顾笑一为揖。
江湖谢乡音,倾盖如旧识。
殷勤寄双鱼,为云柴墟客。
剑头挂一书,种种青囊录。
江山览奇胜,穷海遍踪迹。
谈玄出造化,潜悟岂龟卜。
烧铅期成金,漫言河可塞。
耽弈日忘坐,呼灯了残局。
平生山水心,半入瑶琴曲。
日来卖草书,数纸充一食。
货利轻秋毫,只苦饭不足。
三旬惜言别,挽之能信宿。
齑盐不终厌,绪言正堪续。
侵晨御风去,盼望不可即。
茫茫水云閒,顷刻疑地缩。
归来旧山中,猿鸣喜相逐。
倾囊发赠言,顾笑若重获。
看山得佳处,为结数椽屋。
待我休官日,会寻领松赤。
《赠别陈百一》【明·张羽(凤举)】君从西州来,未至动消息。长步登我门,顾笑一为揖。江湖谢乡音,倾盖如旧识。殷勤寄双鱼,为云柴墟客。剑头挂一书,种种青囊录。江山览奇胜,穷海遍踪迹。谈玄出造化,潜悟岂龟卜。烧铅期成金,漫言河可塞。耽弈日忘坐,呼灯了残局。平生山水心,半入瑶琴曲。日来卖草书,数纸充一食。货利轻秋毫,只苦饭不足。三旬惜言别,挽之能信宿。齑盐不终厌,绪言正堪续。侵晨御风去,盼望不可即。茫茫水云閒,顷刻疑地缩。归来旧山中,猿鸣喜相逐。倾囊发赠言,顾笑若重获。看山得佳处,为结数椽屋。待我休官日,会寻领松赤。
https://shici.929r.com/shici/S87xi8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