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随诸公侍食方丈》
《随诸公侍食方丈》全文
明 / 王邦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山叶乾残腊,溪潮歇暮烟。

法王念寒夜,赐食明灯前。

洗钵石桥下,风炉竹院边。

寻常今夕意,容易世人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夜寺院中的宁静与祥和之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们的生活日常与精神追求。

首句“山叶乾残腊”,以“山叶”象征着冬日的枯叶,点明季节为冬季,而“乾残腊”则暗示时间接近岁末,营造出一种岁月静好、万物归寂的氛围。次句“溪潮歇暮烟”,溪水在傍晚时分平静下来,晚霞的余晖与轻烟交织在一起,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氛围。

“法王念寒夜,赐食明灯前”,这里运用了佛教中“法王”的概念,象征佛法的引领者,表达了在寒冷的夜晚,法王(即僧侣)给予信徒们温暖的食物,体现了佛法的慈悲与关怀。同时,“明灯前”不仅描绘了灯火通明的场景,也寓意着智慧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给人以希望与指引。

“洗钵石桥下,风炉竹院边”,这两句描绘了僧侣们日常生活的一幕:在石桥下清洗饭钵,在竹林旁的风炉上煮食。这种简朴而有序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僧侣们对修行的专注与对自然的亲近,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

最后两句“寻常今夕意,容易世人传”,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寻常的夜晚,寻常的生活,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容易被世人所传颂。这句话既是对僧侣们生活状态的赞美,也是对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价值的肯定,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珍惜那些简单而真实的幸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夜寺院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中对生活、自然与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价值的肯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作者介绍

王邦畿
朝代:明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贡。隐居罗浮。以诗名。有《耳鸣集》。
猜你喜欢

斋居次韵

南国斋居万虑轻,北辰翘首正关情。

紫坛香蔼通金阙,绛节云开下玉京。

乐奏笙箫传禁卫,驾回车马隘都城。

人心欢悦天心享,共贺今年大礼成。

(0)

东园亭上次华泉联句韵

细细岩风吹桂香,微微江雨送新凉。

莫思白发愁千种,且对青山醉一场。

舞袖轻摇秋水静,歌声高入暮云长。

良辰美景真须惜,屈指东篱菊又黄。

(0)

次仰止送周贞庵韵

四月南风锦缆斜,送行冠盖集江涯。

谩嗟行役还高咏,共说诗坛让大家。

樯橹影摇波底月,旌旗光映岸傍花。

楼船到处鲸鲵避,博望虚传海上槎。

(0)

送友出都

郎署焚鱼旧等威,王家卜凤叠恩辉。

湖山秋色迎乌帽,闺阁春容上衮衣。

齐瑟久缘千世拙,虞箫终惜赏音稀。

江东鲍谢犹馀韵,张翰归来迹已违。

(0)

赠别陈百一

君从西州来,未至动消息。

长步登我门,顾笑一为揖。

江湖谢乡音,倾盖如旧识。

殷勤寄双鱼,为云柴墟客。

剑头挂一书,种种青囊录。

江山览奇胜,穷海遍踪迹。

谈玄出造化,潜悟岂龟卜。

烧铅期成金,漫言河可塞。

耽弈日忘坐,呼灯了残局。

平生山水心,半入瑶琴曲。

日来卖草书,数纸充一食。

货利轻秋毫,只苦饭不足。

三旬惜言别,挽之能信宿。

齑盐不终厌,绪言正堪续。

侵晨御风去,盼望不可即。

茫茫水云閒,顷刻疑地缩。

归来旧山中,猿鸣喜相逐。

倾囊发赠言,顾笑若重获。

看山得佳处,为结数椽屋。

待我休官日,会寻领松赤。

(0)

示楷

忆从春燕共群英,乡国虚传甲第名。

千里冰霜心尽赤,几人萍水眼偏青。

他乡得病悲妻子,薄宦归家笑弟兄。

谁判忧虞需富贵,秖应江海老浮生。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