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陆伯生三首·其二》
《和陆伯生三首·其二》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身惭鹤发一衰翁,岂逐峨眉入汉宫。

管领山川青笠外,消磨贤圣绿尊中。

濠梁不辨鱼知乐,谷口时闻响应空。

好在咏怀才未尽,朗吟如在竹林风。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和陆伯生三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一位老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历史贤哲的追思。

首句“身惭鹤发一衰翁”,诗人以自谦之语开篇,将自己比作白发苍苍的老者,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个人的衰老。接着,“岂逐峨眉入汉宫”一句,表达了诗人不愿追求世俗功名的态度,与古代帝王宫苑形成对比,强调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管领山川青笠外,消磨贤圣绿尊中”,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古代贤哲的缅怀。通过“青笠”和“绿尊”的意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置身于山水之间,饮酒赋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

“濠梁不辨鱼知乐,谷口时闻响应空”,这两句运用了庄子《秋水》中的濠梁之辩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即使无法分辨鱼是否知乐,但诗人依然能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同时,谷口的回声象征着心灵的共鸣,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好在咏怀才未尽,朗吟如在竹林风”两句,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老,但心中仍有未尽的感慨与激情。他希望自己的诗歌如同竹林间的清风,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学和对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滩声·其二

洗耳何须颍水清,淫哇涤去有滩声。

宫商别奏天然曲,淡薄追还物外情。

聊与沙鸥均至乐,谩同渔父引馀觥。

个中一拍谁人会,长啸归来烟雾生。

(0)

寒食日

祖考流光岂有穷,不能肖似忝家风。

北红塔畔清明节,心折高山怅望中。

(0)

春阴

极目三封日易斜,无因重守故庭花。

春阴又是怜花草,燕子飞来知几家。

(0)

次韵文仲元日登巽亭·其一

春随鼓角静浮游,放浪乾坤百尺楼。

北陌东阡政车马,一时高兴属清流。

(0)

中秋日泛湖杂诗·其十六

滥巾文会出重城,把笔时为蚯蚓鸣。

日暮归来理章句,低头惭愧楮先生。

(0)

李元礼墓

几年模楷揭天中,四海衣冠尽影从。

必待名人裁受谒,遂令当世比登龙。

求通谩负孔融志,执御难追荀爽踪。

回首高门正如市,悲风猎猎起长松。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