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影叹嵇康,涤器从司马。
牛若无知若有知,正是知音者。
充耳不闻钟,雷响惊鸣瓦。
一任呼牛便应牛,吾与蒙庄也。
顾影叹嵇康,涤器从司马。
牛若无知若有知,正是知音者。
充耳不闻钟,雷响惊鸣瓦。
一任呼牛便应牛,吾与蒙庄也。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汪东所作,名为《卜算子·观大涤子对牛弹琴图,用稼轩韵戏题》。诗中通过描绘嵇康和司马光的形象,以及对牛弹琴的情景,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顾影叹嵇康,涤器从司马",诗人以嵇康和司马光的典故开篇,嵇康因不满官场黑暗而选择归隐,司马光则以洗涤器皿的平凡生活自处,暗寓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牛若无知若有知,正是知音者",诗人将牛视为可能理解琴声的知音,暗示大涤子对牛弹琴的行为是对无人能懂的孤独的自我安慰。
"充耳不闻钟,雷响惊鸣瓦",这里的“钟”和“雷响”象征外界的喧嚣,而“充耳不闻”、“惊鸣瓦”则描绘出大涤子对这些干扰的忽视,专注于自己的艺术追求。
最后两句"一任呼牛便应牛,吾与蒙庄也",诗人表示自己愿意像庄子那样随性自在,不拘于世俗,与大涤子一同在无人理解的艺术世界里自得其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对牛弹琴为引,寓言式地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觅、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艺术独立性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