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有遗偈,难以声音求。
石击乃有光,是名为火不。
丝从何处来,认著从茧抽。
竹本由根生,根外又何由。
匏开即为勺,针屈即为钩。
土地水火风,合为一浮沤。
革易固不常,沩山水牯牛。
木性无荣谢,古今春复秋。
金刚有遗偈,难以声音求。
石击乃有光,是名为火不。
丝从何处来,认著从茧抽。
竹本由根生,根外又何由。
匏开即为勺,针屈即为钩。
土地水火风,合为一浮沤。
革易固不常,沩山水牯牛。
木性无荣谢,古今春复秋。
孔平仲的这首诗《又奉项元师》以金刚经的智慧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自然界的诸多现象,通过比喻和象征,探讨了事物的本质与变化,以及不变与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先,“金刚有遗偈,难以声音求。”金刚经中的教诲,无法仅凭言语去理解,暗示了真理的深邃与不可言传。接着,“石击乃有光,是名为火不。”石头撞击产生火花,象征着在看似静止的事物中蕴含着能量与活力,启示我们应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本质。
“丝从何处来,认著从茧抽。”蚕丝从茧中抽出,象征着生命成长的过程,提醒我们关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随后,“竹本由根生,根外又何由。”竹子从根部生长,强调了根基的重要性,同时也提示了事物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匏开即为勺,针屈即为钩。”葫芦打开后成为勺子,弯曲的铁条成为鱼钩,这些日常物品的转变,展示了事物功能的多样性和转换的可能性。最后,“土地水火风,合为一浮沤。”将自然界的四大元素结合,形成泡沫,象征着万物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宇宙观。
“革易固不常,沩山水牯牛。”皮革的变化并非恒常,如同沩山的水牛,形象地表达了事物变化的不确定性和生命的流转。而“木性无荣谢,古今春复秋。”则强调了树木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体现了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循环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孔平仲对自然、生命、变化和不变之间深刻思考,以及对宇宙万物和谐共生的哲学洞察。
宦情斗擞随尘去,乡思销磨逐日无。
唯拟腾腾作闲事,遮渠不道使君愚。
阁前下马思裴回,第二房门手自开,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须赞善来。
吏人不识多新补,松竹相亲是旧栽。
应有题墙名姓在,试将衫袖拂尘埃。
往恨今愁应不殊,题诗梁下又踟蹰。
羡君犹梦见兄弟,我到天明睡亦无。
能骤复能驰,翩翩白马儿。
毛寒一团雪,鬃薄万条丝。
皂盖春行日,骊驹晓从时。
双旌前独步,五马内偏骑。
芳草承蹄叶,垂杨拂顶枝。
跨将迎好客,惜不换妖姬。
慢鞚游萧寺,闲驱醉习池。
睡来乘作梦,兴发倚成诗。
鞭为驯难下,鞍缘稳不离。
北归还共到,东使亦相随。
赭白何曾变,玄黄岂得知。
嘶风觉声急,踏雪怪行迟。
昨夜犹刍秣,今朝尚絷维。
卧槽应不起,顾主遂长辞。
尘灭駸駸迹,霜留皎皎姿。
度关形未改,过隙影难追。
念倍燕求骏,情深项别骓。
银收钩臆带,金卸络头羁。
何处埋奇骨,谁家觅弊帷。
稠桑驿门外,吟罢涕双垂。
《有小白马乘驭多时,奉使东行至稠桑驿,溘然》【唐·白居易】能骤复能驰,翩翩白马儿。毛寒一团雪,鬃薄万条丝。皂盖春行日,骊驹晓从时。双旌前独步,五马内偏骑。芳草承蹄叶,垂杨拂顶枝。跨将迎好客,惜不换妖姬。慢鞚游萧寺,闲驱醉习池。睡来乘作梦,兴发倚成诗。鞭为驯难下,鞍缘稳不离。北归还共到,东使亦相随。赭白何曾变,玄黄岂得知。嘶风觉声急,踏雪怪行迟。昨夜犹刍秣,今朝尚絷维。卧槽应不起,顾主遂长辞。尘灭駸駸迹,霜留皎皎姿。度关形未改,过隙影难追。念倍燕求骏,情深项别骓。银收钩臆带,金卸络头羁。何处埋奇骨,谁家觅弊帷。稠桑驿门外,吟罢涕双垂。
https://shici.929r.com/shici/QiyKLr4YZ.html
偶因冷节会嘉宾,况是平生心所亲。
迎接须矜疏傅老,只供莫笑阮家贫。
杯盘狼藉宜侵夜,风景阑珊欲过春。
相对喜欢还怅望,同年只有此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