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无绰罗,驻我镇抚兵。
耕牧有馀閒,命之坚筑城。
守望不可阙,其实非防贼。
何曾捉民丁,事半功倍得。
游辞惯腾口,问汝复能否。
哈萨及布鲁,岁岁请安走。
贡马敢称和,往来城下过。
将军坐令拜,虎帐高峨峨。
抱杵事颇烦,加赐颁德言。
室家有恒产,东望玉门关。
伊犁无绰罗,驻我镇抚兵。
耕牧有馀閒,命之坚筑城。
守望不可阙,其实非防贼。
何曾捉民丁,事半功倍得。
游辞惯腾口,问汝复能否。
哈萨及布鲁,岁岁请安走。
贡马敢称和,往来城下过。
将军坐令拜,虎帐高峨峨。
抱杵事颇烦,加赐颁德言。
室家有恒产,东望玉门关。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古筑城曲效元微之体亦反其意也兼用其韵》。乾隆皇帝在诗中以反讽的手法,描绘了筑城的场景与背后的政治考量。
首句“伊犁无绰罗,驻我镇抚兵”,开篇即点明地点与行动,伊犁之地,驻扎军队以镇抚,为筑城做准备。接着“耕牧有馀閒,命之坚筑城”两句,描述了在农耕与放牧之余,命令士兵们坚定地开始筑城工作。
“守望不可阙,其实非防贼”则揭示了筑城的真正目的并非仅仅为了防御外敌,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意义。“何曾捉民丁,事半功倍得”一句,讽刺了筑城过程中对人力的过度利用,却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成效。
“游辞惯腾口,问汝复能否”两句,通过询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筑城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流言蜚语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筑城计划的顺利进行。
“哈萨及布鲁,岁岁请安走”描绘了边疆民族定期前来朝贡的情景,体现了乾隆时期对外交政策的重视。
“贡马敢称和,往来城下过”则进一步强调了和平与交流的重要性,即使是在筑城这样紧张的军事行动中,也未忽视与周边民族的友好关系。
“将军坐令拜,虎帐高峨峨”描绘了将军的威严形象,以及筑城工程的宏大场面。
“抱杵事颇烦,加赐颁德言”表现了筑城过程中劳力的辛劳,以及对参与者的奖励与表彰。
最后,“室家有恒产,东望玉门关”表达了对边疆稳定与国家统一的期望,以及对边疆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景。
整首诗以筑城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政治、外交、军事等多个层面的考量,展现了乾隆皇帝深邃的政治智慧与对边疆治理的独特见解。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馀。
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贵珍讵敢杂常馔,桂炊薏米圆比珠。
还吴此味那复有,日饭脱粟焚枯鱼。
人生口腹何足道,往往坐役七尺躯。
膻荤从今一扫除,夜煮白石笺阴符。
苦热念西风,常恐来无时。
及兹遂凄凛,又作徂年悲。
蟋蟀鸣我床,黄叶投我帷。
窗前有栖鵩,夜啸如狐狸。
露冷梧叶脱,孤眠无安枝。
熠耀亦有偶,高屋飞相追。
定知无几见,迫此清霜期。
物化逝不留,我兴为嗟咨。
便当勤秉烛,为乐戒暮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