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三日晨起霜晴前言果验再用敬夫定王台韵赋诗》
《十三日晨起霜晴前言果验再用敬夫定王台韵赋诗》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北渚无新梦,南山有旧台。

端能成独往,未肯遽空回。

磴滑新经雪,林深不见梅。

急须乘霁色,何必散银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在霜晴之日,回忆往昔登临定王台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首联“北渚无新梦,南山有旧台”,以“无新梦”与“有旧台”形成对比,暗示诗人内心深处对过往经历的追忆,以及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北渚象征着远方或梦境中的地方,而南山则代表了诗人曾经踏足的现实之地,即定王台。

颔联“端能成独往,未肯遽空回”,表达了诗人渴望独自前往定王台的心情,但又犹豫是否立即返回,流露出一种既期待又矛盾的心理状态。这里“独往”不仅指身体上的行动,也暗含了心灵上的追求与逃避。

颈联“磴滑新经雪,林深不见梅”,通过描写登山时山路因雪而滑,以及深入林中难见梅花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艰难与不易,以及自然界的瞬息万变。

尾联“急须乘霁色,何必散银杯”,诗人似乎在劝慰自己,不必过于拘泥于物质享受(“散银杯”可能象征着世俗的欢乐),而是应该珍惜眼前的美景(“乘霁色”意为趁着雨后天晴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态度的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梅雨潭

灵源分左界,千仞落飞泉。

散作一空雨,长如四月天。

挂岩寒练直,溅席水珠圆。

湫石龙应在,岩扉浮翠烟。

(0)

南山观梅

春雪欲垂地,春水縠纹浮。

乱山无人到,梅花供客愁。

轻风侧乌帽,韶序欺白头。

攀条记旧赏,嗅蕊悲前游。

斜日忽反照,烟华风际流。

已叹繁华盛,俄观青荫稠。

沉吟两京路,恻怅濒汉洲。

尚想万玉妃,清樽交献酬。

天涯叹憔悴,览物空夷犹。

饮罢不能赋,临风三叹休。

(0)

窗底

日炙虚窗暖欲春,窗前椒蕾破梅英。

朦胧困眼看书倦,蓦听蜂儿扑纸声。

(0)

应龙

应龙未遇风云起,仰活泥沙数尺水。

彼能坐致千里泽,可怜一掬何难致。

时哉未遇可奈何,一掬虽微安敢易。

谁能寄语潭中鱼,相聚须臾莫相忌。

(0)

何处春深好二首·其一

何处春深好,春深禅宿家。

茶炉寒夙火,佛案晓添花。

坏宅无妖火,通途有宝车。

院深人不到,幡影逐风斜。

(0)

木兰花/玉楼春·其七席上赠同邵二生

轻牙低掌随声听。合调破空云自凝。

姝娘翠黛有人描,琼女分鬟待谁并。

弄妆俱学闲心性。固向鸾台同照影。

双头莲子一时花,天碧秋池水如镜。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