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苦热杜门复何道,科头解衣徙坐清阴边。
为语诸君且莫河朔饮,我欲一枕上就羲皇眠。
凛如足踏太行万古雪,恍若卧对匡庐千尺泉。
长安道中褦襶者谁子,薰心炙手不畏天公权。
六月苦热杜门复何道,科头解衣徙坐清阴边。
为语诸君且莫河朔饮,我欲一枕上就羲皇眠。
凛如足踏太行万古雪,恍若卧对匡庐千尺泉。
长安道中褦襶者谁子,薰心炙手不畏天公权。
这首诗名为《苦热》,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诗中描绘了六月酷暑,诗人杜门避暑的情景。他解开衣裳,坐在清凉的树荫下,以解炎热之苦。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清凉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六月苦热杜门复何道”,开篇即点明时节与环境,六月炎炎,诗人闭门不出,寻找避暑之道。“科头解衣徙坐清阴边”,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如何在清凉处寻求片刻安宁,解开衣裳,移至树荫下,以求得身心的舒缓。
接着,“为语诸君且莫河朔饮,我欲一枕上就羲皇眠”,诗人向朋友们发出邀请,不要去北方饮酒狂欢,他只想静心休息,仿佛回到远古时代,与先贤共眠,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凛如足踏太行万古雪,恍若卧对匡庐千尺泉”,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将自己置身于清凉的自然之中,仿佛脚踏着太行山的千年积雪,面对庐山的千尺清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旷神怡的意境。
最后,“长安道中褦襶者谁子,薰心炙手不畏天公权”,诗人将目光投向繁华的长安大道,那里的人们为了权势和地位,不惜劳心劳力,甚至不顾天理人情。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功利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清凉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功利的反思,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绮夕埋愁,佳春殢醉,客思又消多许。
杨柳才青,便有莺栖燕住。
楼一角、三面花藏,帘半卷、二更月度。
拨兰篝、香酽如云,管他天际有风露。
犀卮琼液正满,堪听筝弦变响,暗挑离绪。
杜宇催人,烟外鹁鸪催雨。
把心头、万种悲欢,了眼底、片时侬汝。
解缠腰、半摺罗巾,染将啼泪去。
木兰船,鹦鹉渡。秋浪拍天阻。
菡萏双双,凉夜弄昏雨。
何如菂乍含时,遭风竟折,也不到、酿心成苦。
最难处。樽前意外重逢,含怨逗眉语。
机上棼丝,欲解转无绪。
须知侬意非萍,天生轻薄,肯任逐、流波来去。
上鸥飞、佛昙小阁,阁外春水平迥。
日斜雨过凉烟阔,作弄鱼天光景。浮半顷。
比七里严滩,九曲苕溪静。夕风微紧。
看菰叶摇叉,柳花吹簖,山影乱人影。还自省。
年来飘泊萍梗。安能与子偕隐。
琼台黄阁高风浪,那识公侯衮衮。三尺艇。
爱些小酒垆,饭灶能安整。钟催天暝。
定醉倒船头,约鸥寻梦,星露一蓑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