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羊山下土,萋草都官墓。
禅林偃东偏,杰构逼祠宇。
唐微二百载,词翰鲜淡古。
庐陵与宛陵,倡和一机杼。
时昌命转穷,调高心逾苦。
临茔发幽想,风烟助恻楚。
双羊山下土,萋草都官墓。
禅林偃东偏,杰构逼祠宇。
唐微二百载,词翰鲜淡古。
庐陵与宛陵,倡和一机杼。
时昌命转穷,调高心逾苦。
临茔发幽想,风烟助恻楚。
此诗描绘了对梅都官墓的拜谒之情,充满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思。首句“双羊山下土,萋草都官墓”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墓地的自然环境,萋萋的青草覆盖着梅都官的墓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禅林偃东偏,杰构逼祠宇”两句则通过描述墓地附近的禅林与宏伟建筑,暗示了梅都官生前的身份与地位,以及后人对其的尊敬与纪念。
“唐微二百载,词翰鲜淡古”两句,将时间拉长到二百年前的唐朝,强调了梅都官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的稀少与珍贵,同时也表达了对梅都官文学成就的敬仰。接下来,“庐陵与宛陵,倡和一机杼”提到庐陵与宛陵两位文人与梅都官之间的唱和,展现了文人间的深厚友谊与相互启发,进一步丰富了梅都官的形象。
“时昌命转穷,调高心逾苦”两句揭示了梅都官生前命运的坎坷与内心的痛苦,即使在创作上追求高雅的艺术境界,也无法改变生活的艰难。最后,“临茔发幽想,风烟助恻楚”表达了诗人面对梅都官墓时的深深感慨与哀思,自然界的风烟仿佛也加入了这份悲伤,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对梅都官个人命运的同情与敬意,也反映了对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
谁家墓头作寒食,野棠离离间古柏。
香毂辚辚拜扫归,日暮风吹纸钱白。
纸钱不到黄泉路,岁岁化为坟上土。
人生苦乐百年中,笑杀荒山石羊虎。
西家女儿哭未休,城东又作踏青游。
满地花枝斗芳草,还嫌落日催归早。
待得明年寒食时,又来挂纸一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