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云纤玉,楚葛篝香,澡兰帘幕风静。
怨抑难招,沉魄当年独醒。
莫唱江南古调,念天涯、深情谁省。
时暗换,最秦楼惆望,归期无定。
曾是榴裙误写,怕照眼枝头,绛绡花并。
巧篆盘丝,午镜绿窗闹影。
香蒲也应细剪,但年年、断云愁冷。
迎醉面,看银蟾、飞浴露井。
湘云纤玉,楚葛篝香,澡兰帘幕风静。
怨抑难招,沉魄当年独醒。
莫唱江南古调,念天涯、深情谁省。
时暗换,最秦楼惆望,归期无定。
曾是榴裙误写,怕照眼枝头,绛绡花并。
巧篆盘丝,午镜绿窗闹影。
香蒲也应细剪,但年年、断云愁冷。
迎醉面,看银蟾、飞浴露井。
这首诗名为《声声慢·五日》,作者是宋代的词人刘之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鉴赏:
首句“湘云纤玉,楚葛篝香”通过描绘细腻的湘云和浓郁的楚葛香气,营造出一派清幽雅致的意境。接着,“澡兰帘幕风静”则进一步渲染了室内的宁静与安逸。
“怨抑难招,沉魄当年独醒”表达了一种深藏的愁绪和曾经的孤独清醒。词人通过这些字句传达出一种情感上的压抑和过往时光中的孤立无援。
“莫唱江南古调,念天涯、深情谁省”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人能懂的深沉感情。这里的“江南古调”不仅是一种音乐,更象征着往昔岁月里的欢乐与悲伤。
“时暗换,最秦楼惆望,归期无定”中的“时暗换”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而“最秦楼惆望”则是对远方某个地方(秦楼)的思念之情。这里也表达了词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归去的渴望。
“曾是榴裙误写,怕照眼枝头,绛绡花并”中的“榴裙”常用来比喻女性,可能是指一段错过或失去的爱情。词人担心这份情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散,如同绛绡花并的细致与脆弱。
“巧篆盘丝,午镜绿窗闹影”描写了室内装饰和女性日常生活中的景象。这里的“巧篆盘丝”可能是指精美的梳妆,“午镜绿窗闹影”则是对静谧午后的光影变化的捕捉。
“香蒲也应细剪,但年年、断云愁冷”中的“香蒲”通常用来比喻月亮,这里可能是在表达词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忧虑。每逢佳节,总是充满了断云愁冷的情绪。
最后,“迎醉面,看银蟾、飞浴露井”则是一种期待与放纵自我的情感流露。在这里,词人似乎是在用酒来忘却烦恼,同时也在欣赏着夜晚的美景,虽然是带有一丝寂寞。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室内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怀念,表达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有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放纵自我情感的倾向。这首词在意境上给人以深远和空灵之感,在艺术表现上则体现了宋代词风格的婉约与含蓄。
秣陵岸。遥想冻树髡烟,磊沙铺练。
推篷一带平潮,暮鸦四起,荒城半掩。步帷溅。
因念上街泥雨,怒蹄冲汗。
谁知瑟缩毡裘,短辕坐我,清吟自遣。
来去江淮何事,鬓丝催老,年光飘转。
为说昔时梁园,歌舞都换。英辞妙墨,眼底邹枚贱。
还孤忆、弓衣绣句,羊醪清宴。
抵死风吹面,万山动影,空花历乱。笛里天涯远。
愁絮里、江南何时吹散。挂檐素月,窥人游倦。
两三番烘云托雨,消磨春抽如许。
留来香篆青帘■,不负探春俊侣。遮莫误。
惯领略海棠天气朝还暮。深宵容与。
问蝶粉捎余,燕脂销后,花信在何处。
绿章奏,只为灵芸乞取。移人悄影凝注。
虚廊步屧伊偏重,独立月华庭宇。劳眷顾。
看过了、春分暗里清明度。河边远树。
有澹澹楼台,疏疏篱落,隐隐水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