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并地迥,与子独牢愁。
初作燕齐客,今为淮海游。
半生谁俯仰,一死共沉浮。
我视君年长,相看比惠州。
天高并地迥,与子独牢愁。
初作燕齐客,今为淮海游。
半生谁俯仰,一死共沉浮。
我视君年长,相看比惠州。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词人文天祥的作品,名为《过七浦》。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游子之愁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的诗句。
诗中的“天高并地迥,与子独牢愁”一句,描绘了作者面对辽阔的天空与广漠的大地时所产生的情感困顿。这里,“并”字表达了天地之间的距离之远,而“独牢愁”则透露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思念。
接下来的“初作燕齐客,今为淮海游”两句,是诗人对自己漂泊生涯的一种回顾。从北方的燕齐(今河北、山东一带)到南方的淮海(今江苏、安徽一带),表明了诗人的流离失所,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不稳定与无奈。
“半生谁俯仰,一死共沉浮”这两句,则是对生命无常和人世沧桑的一种感慨。“俯仰”指的是生活中的起伏变化,“沉浮”则象征着生命在世间的不确定性,表达了诗人对于生与死、得与失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我视君年长,相看比惠州”,诗人通过对友人的关注和比较,表达了对朋友之情的珍贵和持久。这里,“我视君年长”意味着诗人对友人岁月的观察,而“相看比惠州”则是将这种深厚的情谊与自然景物进行比较,强调了这份情谊超越时空。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示了一种游子之愁和朋友间深沉的情感。
主人元习静,酬对了清言。
门恭俗尘远,琴书世业存。
松风寒泛酒,江练澹浮轩。
不是求羊辈,谁过蒋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