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效豳风,恰此间禾稼登场,万象欢腾新福地;
高歌同郢雪,听几度梅花制曲,一声唱彻小春天。
故事效豳风,恰此间禾稼登场,万象欢腾新福地;
高歌同郢雪,听几度梅花制曲,一声唱彻小春天。
这首诗《夜迎灯》由清代诗人廖厚初所作,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欢乐的乡村丰收图景。
首句“故事效豳风”,引用了《诗经·豳风》中的内容,以古代农耕文化为背景,暗示了诗中所描述的场景与传统农事活动的紧密联系。接着,“恰此间禾稼登场”一句,直接点明了此时正值农作物收获的季节,一片繁忙而喜悦的景象。通过“万象欢腾新福地”的描绘,诗人将丰收的场景渲染得生动活泼,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展现出一种朴素而真挚的幸福感。
接下来,“高歌同郢雪”一句,巧妙地将古代楚地郢州的音乐与诗歌文化融入其中,通过“听几度梅花制曲,一声唱彻小春天”这两句,不仅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寓意着人们在庆祝丰收的同时,内心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梅花作为冬末春初的象征,其“制曲”与“唱彻”不仅体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也暗含了人们对新一年开始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丰收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古代文化元素的巧妙融合,既展现了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又传达出人们对生活美好的追求与热爱,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昨日花开,今朝花谢,算来眼下时光。
成家立计,劫劫与谁忙。
才见青春年少,霎时间、绿鬓成霜。
堪嗟叹,人身不识,自恁苦无常。
不如早悟,金银过斗,难免无常。
思乡岭上,空滴泪成行。
儿女无个肯替,到头来、独自承当。
听吾劝,回光返照,相伴马丹阳。
男作行尸,女为走骨,爷娘总是骷髅。
子孙后代,番作小骷髅。
日久年深长大,办资财、匹配骷髅。
聚满堂活鬼,终日玩骷髅。
当家骷髅汉,忙忙劫劫,长养骷髅。
有朝身丧,谁替你骷髅。
三寸主人气断,活骷髅、相送死骷髅。
休悲痛,劝君早悟,照管你骷髅。
儿女如花,妻颜似玉,算来眼下时光。
积财千万,难买不无常。
蓦地阴公来请,无辞诉、更不推忙。
空归去,资财换主,儿女各分张。
聪明贤达者,早离火院,躲了忙忙。
逍遥散诞,落个清闲,饥后巡门化饭,寒来纸布衣裳。
无牵系,神仙未了,落得寿延长。
道教初兴,释门微显,一兴一废如然。
达磨阐教,东土至西天。
都是后学晚辈,贪酒色、损坏真源。
争财气,不依教法,也望到西天。
三千年一遇全真,大教甲子天年。
丘公阐教,万朵金莲。
上界群仙。
在世诸魔,难道化才贤。
君知否,今番不遇,更待万余年。
大道无形,难言难说,世人不晓其根。
不凭清净,数墨强寻文。
若是只凭经典,世间有、多少能人。
都成道,九天之上,塞满玉皇庭。
何须开辩利,休穷周易,罢讲黄庭。
真清真净,心上要无尘。
自有神仙提契,恁时节、得赴玄门。
幽微处,逍遥快乐,终日罗哩*。
身是庵儿,性为庵主,耳目便是门窗。
壁中为舍,腹是厨房。
心是当厨博士,运水火、炼就元阳。
心宁守,依时饭熟,盛与主人尝。
休出庵外去,些儿迷路,难奔家乡。
端然庵内坐,修补中央。
运就金梁玉柱。
透清风明月灵光。
安然坐,不摇不动,怕甚恶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