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年七岁便从师,犹说辞家学佛迟。
新斸松萝还不住,爱寻云水拟何之。
孤溪雪满维舟夜,叠嶂猿啼过寺时。
鸟道泷湫悉行后,岂将翻译负心期。
才年七岁便从师,犹说辞家学佛迟。
新斸松萝还不住,爱寻云水拟何之。
孤溪雪满维舟夜,叠嶂猿啼过寺时。
鸟道泷湫悉行后,岂将翻译负心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七岁便离开家庭去学佛的僧侣形象,展示了他对佛法的渴望和追求。诗中的“犹说辞家”表明他即使年幼也已经有了坚定的志向,“学佛迟”则透露出一种迫切感。
接下来,“新斸松萝还不住,爱寻云水拟何之”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僧侣对于更高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这里的“新斸松萝”可能指的是新修剪下的松枝,用以比喻佛法的修习;而“爱寻云水拟何之”则表明他对超脱世俗、达到精神自由状态的渴望。
在“孤溪雪满维舟夜,叠嶂猿啼过寺时”这两句中,诗人通过描绘一个静谧而神秘的夜晚场景,突出了僧侣独自修行的情境。“孤溪雪满”营造出一幅幽深雪地的画面,“维舟夜”则增加了时间的氛围;“叠嶂猿啼过寺时”则通过猿啼的声音,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最后两句“鸟道泷湫悉行后,岂将翻译负心期”,诗人借助山间小径和溪流的形象,表达了对僧侣修行道路的理解和赞赏。这里的“鸟道”指的是鸟类所经之路,比喻僧侣修行的路径不为世人所知;“泷湫悉行后”则强调了僧侣坚持不懈的精神状态;“岂将翻译负心期”则可能是在表达对僧侣能够坚守初衷、不辜负自己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僧侣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法追求者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季冬两十鸡鸣初,僚吏府造如云趋。
绣轴捧星香拥炉,共庆此日生真儒。
玉堂金印守此都,今日为城镇匈奴。
坐安天下犹覆盂,祝公之寿宜何如。
欲祝公如九皋鹤,鹤颈虽长畏缯缴。
欲祝公如千岁龟,清江作使身亦危。
又祝公如松与柏,樵斧焉知岁寒色。
刚莫刚兮赤山铁,铁作干将有时缺。
坚莫坚兮泰山石,溜滴波穿有时泐。
不若祝公如太虚,包含千古无时无。
任驰玉兔飞金乌,暑往寒来速又徐。
发常如漆齿常固,太虚不老君与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