觚棱昔枕万松岭,金碧青红缥缈间。
万家环之密如栉,只见楼台不见山。
九街车马何填咽,隐隐轰轰夜不绝。
市声未散朝马嘶,只见灯火不见月。
祗今山上居民稀,冈峦尽露青逶迤。
昏鼓鼕鼕人迹绝,山空月明景更奇。
谪仙把酒看不足,摩诘收之入横幅。
要令赤日黄埃中,翠色冷光常在目。
就中何处最愁予,刹竿高矗白塔孤。
綵笔昔曾干气象,短发搔断空踟蹰。
世间万事何不有,雍门悲凉百年后。
惟有明月与青山,古往今来镇如旧。
觚棱昔枕万松岭,金碧青红缥缈间。
万家环之密如栉,只见楼台不见山。
九街车马何填咽,隐隐轰轰夜不绝。
市声未散朝马嘶,只见灯火不见月。
祗今山上居民稀,冈峦尽露青逶迤。
昏鼓鼕鼕人迹绝,山空月明景更奇。
谪仙把酒看不足,摩诘收之入横幅。
要令赤日黄埃中,翠色冷光常在目。
就中何处最愁予,刹竿高矗白塔孤。
綵笔昔曾干气象,短发搔断空踟蹰。
世间万事何不有,雍门悲凉百年后。
惟有明月与青山,古往今来镇如旧。
这首元代诗人牟应龙的《题高尚书夜山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夜晚山景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山林的静谧与壮丽。
诗的开篇“觚棱昔枕万松岭,金碧青红缥缈间”,以“觚棱”象征高耸的山峰,与“万松岭”相映成趣,描绘出山岭上松树繁茂的景象。接着“万家环之密如栉,只见楼台不见山”,运用比喻手法,将山林比作梳子,形象地表现了山林的密集与楼台的错落有致,突出了山林的幽深与城市的繁华。
“九街车马何填咽,隐隐轰轰夜不绝”描绘了城市夜晚的喧嚣与繁忙,与前文的宁静形成对比,展现出都市与自然的不同面貌。“市声未散朝马嘶,只见灯火不见月”,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热闹与明亮,却也暗示了月光被灯火遮掩,暗含着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祗今山上居民稀,冈峦尽露青逶迤”转而描写山上的景象,随着居民的减少,山峦更加清晰可见,展现出一种空旷与宁静之美。“昏鼓鼕鼕人迹绝,山空月明景更奇”,夜晚的山林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神秘与美丽,人迹罕至,更添了几分静谧与神秘感。
“谪仙把酒看不足,摩诘收之入横幅”引用李白和王维的例子,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面的赞叹之情,以及想要将其永久保存的愿望。“要令赤日黄埃中,翠色冷光常在目”,希望即使在尘世的喧嚣中,也能时刻感受到山林的翠绿与清凉。
最后,“就中何处最愁予,刹竿高矗白塔孤”,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忧愁,或许是对于自然美景易逝的感慨,或是对于人生短暂的无奈。“彩笔昔曾干气象,短发搔断空踟蹰”,回忆过去用彩笔描绘的山川气象,如今只能徒增愁绪,无法再创作出新的作品。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山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宁静,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无端汤武,吊伐功成了。
赚尽几英雄,动不动、东征西讨。
七篇书后,强辨竟无人,他两个,至诚心,到底无分晓。
髑髅满地,天也还知道。
谁解挽银河,教净洗、乾坤是好。
山妻笑我,长夜饭牛歌,这一曲,少人听,徒自伤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