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林枭独啸,野水鹅群鸣。
我坐蓬窗下,答以读书声。
悲哉白发翁,世事已饱更。
一身不自恤,忧国涕纵横。
永怀天宝末,李郭出治兵。
河北虽未下,要是复两京。
三千同德士,百万羽林营。
岁周一甲子,不见胡尘清。
贼酋实孱王,贼将非人英。
如何失此时,坐待奸雄生。
我死骨即朽,青史亦无名。
此诗倘不作,丹心尚谁明。
荒林枭独啸,野水鹅群鸣。
我坐蓬窗下,答以读书声。
悲哉白发翁,世事已饱更。
一身不自恤,忧国涕纵横。
永怀天宝末,李郭出治兵。
河北虽未下,要是复两京。
三千同德士,百万羽林营。
岁周一甲子,不见胡尘清。
贼酋实孱王,贼将非人英。
如何失此时,坐待奸雄生。
我死骨即朽,青史亦无名。
此诗倘不作,丹心尚谁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夜静坐读书时的场景,通过枭鸟独啸和野鹅群鸣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诗人感叹自己白发已多,对世事有了深刻体验,却仍关心国家大事,忧虑战乱未平。他回忆起唐玄宗天宝末年的李光弼、郭子仪领军抗敌之事,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的渴望。诗人痛惜历史机遇的错失,担心奸雄崛起,自己可能无法亲眼见到边疆安宁。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即将逝去,即使身后无名,也要通过诗歌表达丹心报国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体现了陆游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