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三四里,茅舍几人家。
踏屐探幽径,敲门问落花。
风前村店酒,雨后小姑茶。
处处多春涨,桃源拟泛槎。
出城三四里,茅舍几人家。
踏屐探幽径,敲门问落花。
风前村店酒,雨后小姑茶。
处处多春涨,桃源拟泛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郊游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田园诗意与自然之美的韵味。
首句“出城三四里,茅舍几人家”,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远离喧嚣都市、回归宁静乡村的画面。城外不远处,几间茅舍点缀在绿野之间,透露出一种淡泊而和谐的生活气息。
接着,“踏屐探幽径,敲门问落花”,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探索自然、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他穿着木屐,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不时停下脚步,轻敲邻家的门扉,询问关于落花的消息。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对人情温暖的向往。
“风前村店酒,雨后小姑茶”两句,将画面进一步丰富。微风中,村店传来阵阵酒香,让人不禁心生向往;雨后的空气中弥漫着清新,小姑泡的一壶茶,更添了几分闲适与雅致。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突出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惬意。
最后,“处处多春涨,桃源拟泛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春水上涨,桃花盛开,仿佛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再现,激发了诗人泛舟其中,追求心灵自由与和谐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的美好图景,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乡村生活质朴情感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金陵承平多士夫,钟山若为人所归。
此山政是老名宿,荆公放翁尝追随。
吾侪流寓亲山色,不啻老辈私相依。
摩挲题名辄继刻,一瞑岂异生同时。
兴亡忽然来见逼,山灵脱命才几希。
名流狼狈鸟兽散,海上存者真孑遗。
当时图咏谓可久,转眼灰烬空馀悲。
君今再图重收拾,卷中人物殊参差。
后来观人益论世,未免变节留深讥。
何年更往何事定,聊破寂寞镌岩隈。
拔可自山塘,遣船致双栝。
闻之喜不寐,隔日信始达。
园丁趣往迓,择地坎先掘。
入门势夭矫,鳞鬣翠欲泼。
栽时躬审视,筑土务坚实。
植援护其干,枝叶忌磨戛。
举臂试忖量,官尺逾七八。
齿应与吾等,乃尔成俊物。
徘徊走复来,吟玩至日没。
竟夕为渠愁,时闻北风刮。
河南张处虚,礼辟不可致。
凉州军将行,被褐忽一至。
边章乃小丑,岂足烦至计。
中官久无道,海内郁怨气。
来朝平乐观,祖道空府寺。
车骑握六师,出言谁敢异?
鸣金召军正,酒半一挥觯。
以次诛有罪,馀党悉拘繫。
摧山回日月,事若反掌易。
天地可再造,忠正各在位。
何为不出此,震慑顿失次。
竖子狃常情,轻语固伤智。
悠悠鲁阳山,翩然从此逝。
大风西北来,屋瓦去如走。
丽谯双阙壮,关键决枢纽。
苍苍泮宫柏,枝叶互纷纠。
移时折偃蹇,巧力无措手。
西禅铁浮图,摧仆如拉朽。
临江战楼飞,夹巷坊额剖。
恍疑会群龙,奋发交怒吼。
泰山恐崩裂,宁复计培塿。
老夫闭门卧,雨雹散窗牖。
仓皇正衣冠,力疾坐良久。
天威俄咫尺,性命亦何有?
默悟贵存心,渊冰慎吾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