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关遗烬旧台烽,路迥辽河势郁重。
江泻松花环紫塞,峰峗天柱结黄龙。
一身冻老千山雪,三业心灰五夜钟。
迢递母棺归未得,每将血泪洒楸松。
秦关遗烬旧台烽,路迥辽河势郁重。
江泻松花环紫塞,峰峗天柱结黄龙。
一身冻老千山雪,三业心灰五夜钟。
迢递母棺归未得,每将血泪洒楸松。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戴梓所作的《七十自寿十首》中的第八首。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同时流露出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和自我反省的情感。
首联“秦关遗烬旧台烽,路迥辽河势郁重”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辽远的辽河景象,隐含着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辽阔天地的敬畏之情。
颔联“江泻松花环紫塞,峰峗天柱结黄龙”运用生动的比喻,将江水比作松花环绕着紫色边塞,山峰比作天柱结成黄色巨龙,展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寓意着国家的稳固和繁荣。
颈联“一身冻老千山雪,三业心灰五夜钟”表达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人生老去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平静与淡泊,仿佛在寒风中老去的一生,如同静听五更钟声的心境,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
尾联“迢递母棺归未得,每将血泪洒楸松”则直接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即使无法归葬母亲于故乡,也常常以泪水祭奠,寄托哀思,体现了孝道与亲情的深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亲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色彩和哲学意味。
依然东野先生也,门径萧条如寄。
谁家梁肉,到处笙歌,岂识广文风味。
数朵黄花,点缀西风篱落。
归去来兮,还未怪、归来却剩,秋光无几。娓娓。
剪烛窗前夜话,公瑾醇醪相对。
此夕衔杯,昨朝倾盖,北地南天千里。
我自渔舟醉舞,如君高致,休赋不才长弃。
只襄阳耆老,暂栖衡泌。
指修门路杳,竟无地、返骚魂。
但断梦关山,羁游京国,莽莽愁云。
酸辛,旧时俊侣,抚遗篇犹似见丰神。
何意亭亭玉树,顿成宿草新坟。
谁云,天道亲仁,回短折,路长存。
算古来如此,君宁有恨,我恸斯文。
乾坤,乍经浩劫,对寒灰加意惜芝焚。
神理绵绵未尽,灵兮来享清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