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昃望云气,西郊将欲开。
丹霞漾晴晖,清风有时来。
归坐北窗下,惊霆殷轰豗。
流电掣飞雨,疾徐鼓岩雷。
宛转颓屋头,终宵响徘徊。
早起到城市,横流绕沿洄。
伊谁补漏天,吾州与芦灰。
日昃望云气,西郊将欲开。
丹霞漾晴晖,清风有时来。
归坐北窗下,惊霆殷轰豗。
流电掣飞雨,疾徐鼓岩雷。
宛转颓屋头,终宵响徘徊。
早起到城市,横流绕沿洄。
伊谁补漏天,吾州与芦灰。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郊观察天气变化的过程,从日昃时分的云气到晚间的暴雨,再到次日城市的积水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丹霞漾晴晖”、“流电掣飞雨”,形象地描绘了日出时的美丽景色和暴雨倾盆的情景。同时,通过“归坐北窗下,惊霆殷轰豗”、“宛转颓屋头,终宵响徘徊”等句子,表现了雷电交加的震撼场面,以及暴雨对房屋的影响。最后,“早起到城市,横流绕沿洄。伊谁补漏天,吾州与芦灰。”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以及对修补自然缺陷的渴望。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细腻描绘。
佳节倚秋城,朋曹晚相逐。
窃怜坎廪心,暂寓登临目。
日落故乡杯,霜寒游子服。
百里览山河,千年看陵谷。
生欣盛时康,追叹亡王促。
帝功颓九五,霸气消百六。
犹能识宫观,但见登樵牧。
纵酒在高楼,悲歌对乔木。
身同司马病,怀异步兵哭。
举头望长天,万里来鸿鹄。
默寻阶除降,独去归茅屋。
放棹沧浪,落霞残照,聊倚岸回山转。
乘雁双凫,断芦漂苇,身在画图秋晚。
雨送滩声,风摇烛影,深夜尚披吟卷。
算离情、何必天涯,咫尺路遥人远。
空自笑、洛下书生,襄阳耆旧,梦底几时曾见。
老矣浮丘,赋诗明月,千仞碧天长剑。
雪霁琼楼,春生瑶席,容我故山高宴。
待鸡鸣、日出罗浮,飞渡海波清浅。
楚甸春浓,早重染、甘棠旧绿。
天又念,海深江阔,达聪明目。
汉使只今应遣十,周官自古须廉六。
羡绣衣、遥映衮衣明,人如玉。论别恨,犹未足。
还怕见,征车速。待相随千里,试骑黄鹄。
无奈江山分去住,漫教风雪欺松竹。
问使君、如肯酌红泉,寻三谷。
时雨散繁绿,绪风满平原。
兴言慕君子,退食在丘园。
出应当世务,入咏幽人言。
池流澹无声,畦蔬蔚葱芊。
高林丽阳景,群山若浮烟。
好鸟应候鸣,新音和且閒。
时与文士俱,消摇农圃春。
理达自知简,情忘可避喧。
庶云保贞和,岁暮委周旋。